也不怪楚大老爷生气,他这几年本来官运亨通,应该春风得意才是,但可怜家里有这个女儿,三天两头就搞点丑事出来让他出洋相,他一张老脸都快被楚清妩打肿了,不,打烂了,要说被楚清妩三天两头地打脸还不生气的话,除非他是圣人,而楚大老爷明显不是圣人,他在被接连打脸后,曾想过将楚清妩除族,这样,楚清妩以后再搞出什么丑事,再怎么丢人现眼,也跟楚家无关了,他也不用觉得丢脸了。
最后还是楚老夫人将他劝住了。
楚老夫人道:“你是觉得除了族就完事大吉不用担心她再牵累府里了,但在别人眼里,她还是咱们楚家的姑娘,她搞出什么事来,咱们脸上终究还是不好看。与其让她在外面没了顾忌,继续败坏楚家的名声,还不如把她放在家里看好了。”
不是声闻远播的人家,要是子女出丑闻了,除族还多少有点用,事实上还会有点影响,好比唐大老爷虽然将两个庶女除族了,但因对方目前在青楼,还是有不少人背后议论,听的唐大老爷直冒火,而像他们家这样京城闻名的,就算除名了,别人提起来,还是会说对方是楚家出身这种话的,除族只能起个掩耳盗铃的作用。
楚大老爷想着是这个理,至于让楚清妩“病死”,楚大夫人死活求他饶过她一命,楚大老爷看她哭的可怜,再想想事情还没到不能留她的地步,也就算了。
这会儿听楚大夫人说,楚清妩在太子府又搞出了丑事来,虽气的发晕,但也没办法,得给楚清妩收拾烂摊子,毕竟这事要不好好处理,楚家在京里的名声要更臭一层了,一想到这个,楚大老爷就气的想揍人——他怎么就这么倒霉,摊上了这样一个女儿呢?是上辈子欠的吧?
不过楚大老爷已经想好了,这是他最后一次容忍楚清妩的行为,再有下次,他可不管楚大夫人怎么哭,都要将楚清妩或弄死或除族了。
无论如何,既然跟那侍卫不清不白了,楚大老爷想了想后,也只能想着看看能不能跟对方善了了,要是善了了,对楚家的名声还好一点,要是没善了,以后他真没法出门见人了。
想到这儿,便让楚大夫人派人拜访那侍卫家,问问对方准备怎么处理楚清妩。
一通威胁利诱下来,那家人总算答应给面子,没说就拿楚清妩做妾的话,而是说可以给楚家一个面子,娶楚清妩。
不过也提了条件,要楚家跟太子府商量好,让太子府不要传出楚清妩爬床的话,那样楚清妩名声太差了,他们不想自家儿子被人笑话娶了那样一个女人,然后鉴于楚清妩不贤的名声在外,得保证楚清妩到了他们家,不要嫌弃他们家条件一般,要是能生孩子也就罢了,要是不能生孩子,也不能像在王府时那样,拦着他们家儿子纳妾续后,对妾室下药。
这些条件楚家自然是同意了的,后一个不用说了,不让人家有后代,搁谁家也不会娶这样一个妻子啊,至于前面一个条件,不用于家(那个侍卫姓于)说,他们也会办的,毕竟楚家人也不想楚家姑娘臭名远扬。
当初那个侍卫愿意替代赵沐,就知道楚家会给这些好处,想着楚清妩的名声虽难听,但娶了她,如果有楚家的好处可拿,然后太子这边也会看在他效劳的份上又有一份好处可拿,那名声那样差的楚清妩,也不是不能娶,所以才愿意的。
这时看果然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得了不少好处,自然就愿意娶楚清妩了。
而楚家跟太子府的交涉也有效果。
赵沐为了给楚清妍体面,好让楚大老爷对楚清妍好一些——当年楚大老爷对楚清妩比对楚清妍更好,赵沐可是早就知道了——就声称看在楚清妍的面子上,他可以同意楚大老爷的要求。
之后便下令府里上下不能乱说,外面的人要问起,只说于侍卫跟楚清妩两情相悦,那天就是一起说说话,什么事也没发生,谁要乱说,让他发现了,定斩不饶。
就算外面的人不相信,但只要太子府一口咬定是这么回事,外面的人总不能信口雌黄,编造出一个丑闻来。
楚大老爷看维护住了楚家的面子,不由满意了,听出了太子的言外之意,显然是对自家女儿十分看重,既然如此,楚大老爷自然也不敢打太子脸,所以当下就去楚清妍那儿坐坐了,称赞了她好几句——之前楚清妍虽得宠,但因为她被楚清妩下药了,楚大老爷觉得她前途有限,所以并不是很热情,现在太子这样说了,他要还觉得楚清妍前途有限,不怎么搭理她的话,估计太子就要不高兴了,如此,心里再怎么觉得楚清妍前途不定,面上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虽然太子的位置并不是很牢固,但至少人家现在还是太子,要是不高兴了,抽自己一顿,也是够呛的,所以楚大老爷自然就变了态度。
不但去楚清妍那儿称赞了一番,回去还派人送了一千两银子过来以示感谢和疼宠这个女儿。
楚清妍已是了解到前因后果,接了那银子,不由摇了摇头,暗道果然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前谁搭理自己啊,现在,因为赵沐对自己好,谁都上赶着巴结自己,这种模样,还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的好,倒也让楚清妍越发清醒,知道自己的好处是怎么得来的,所以并没有因此就得意忘形,因为她知道,这样浮华的表面之下,不过是建立在赵沐对自己的宠爱上,哪天赵沐不宠爱自己了,这一切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