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口子不讲吃穿,倒是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买书。他们经常到县上去学习,回来时一准是买回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他们平时爱书如命,从来不准别人借阅。这个习惯听起来有点怪异,在乡下,别说大部分人不认得字,就是识字的人家里忙的四脚朝天的,谁有那闲工夫去读书?
可偏偏就有这样的人!张依曾就是一个。
张依曾在经历了最初的欣喜后,也觉得这世外桃源太过闭塞,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书报,没有任何消息的来源,就是一些国家大事,也是人们到龙马镇上赶集时才偶尔知道一点,这就形成了乡下人惯有的封闭思维:咱一个老百姓,知道国家大事做什么?现在咱们能够填饱肚子,比以前不知道要好上多少了呢?这也难怪,在城里人的思维中,农村人就是傻里傻气的满脑子只知道吃,到街上赶集的时候,瞧着买个便宜猪娃,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跟人挣个面红耳赤,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没见识!
这些没见识的人,看到一些人在外面打工或是通过别的途径挣钱,有些人就又说起怪话:这不是又开始搞上资本主义了?这世道变来变去的,还是看一看吧!
李家庄村个人搞了个砖厂,雇佣了很多人,这些怪话就有响起:这不成了地主老财了,早晚都会被打倒的!
听了这些言论,张依曾在心里只想笑,这些人真是老脑筋,不接受新鲜事物。前世的父母在这个年代时,已经去南方浙江、温州一带去收购布料,回来在省城批发,那是已经在省城买了房,还买了一量面包车。而这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竟还停留在刚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消息闭塞,交通不便。既然交通方面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何不在消息这方面下点功夫。通常她在吃过晚饭写完作业后,就把从王老师那里拿来的书报认真的看上一遍。她从不拿名著之类的书,而是专拿关于国家大事之类的书刊杂志,报纸是学校订阅的地方报纸和人民日报。
从上面她通常能够得到很多信息,现在国家帮贫、扶贫的政策很多,决心也很大,当然困难还是很多的,不可能都一一落实,可是通过为贫困山区修公路、架电线、科技下乡等很多形式,已经使部分的山区脱贫致富。既然国家的大形势是让农民脱贫致富,而自己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呢?她的心里开始了盘算。
前几天周德禄又去周圆圆家的时候,张依曾向他打听镇上有什么对农村的扶贫项目,养殖和种植的都行,只要适合农村的情况。
周德禄永不可置信的眼光,看了看眼前这个还不到他肩膀高的小女孩。“你一个孩子家,打听这些干啥?”这个长相清秀的女孩,身上有一种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稳重大方,关于她的传说圆圆早就跟家里人讲过无数遍,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居然能在早晨打工的基础上,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这不得不让人承认她是个天才!她看似风清云淡的举止,有一种雷厉风行的内涵,这个孩子长大了准不简单,周德禄看着张依曾黑潭一般的眼睛,心中暗暗说道。
“二叔,我只是想着,咱们山里有的是资源,人们为什么非要去外面打工?我家条件不太好,我想着给家里找一条致富的路,看二叔能不能帮忙?”张依曾一脸热切的望着周德禄。
“好啊!怎么不能?”周德禄一听这话立刻来了兴致,这和他的愿望不谋而合。既然有人愿意求助农科站,他们可以在农村先打开一个出口,等别的农民看到靠自己的山坡土地能致富后,自然就能带动农村科技的发展,想着自己远大的了理想有可能会实现,周德禄也很兴奋。
“行,等几天让你们家大人去农科站一趟,我们先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周德禄说道。
“啊!真的,谢谢二叔!”张依曾没想到事情会这样的顺利,缠绕了她好几个月的烦心事,今天居然就这然轻松搞定,她真想立刻就把这件事去告诉父亲。
终于又到了星期六,依曾和玉秀快走到家的时候,碰上了小妹依然,她跟在两个姐姐的后面,叽叽喳喳的讲着一星期来学校里的趣闻。玉秀在一旁津津有味的听着,还不时的询问几句或者是和依然大声的说笑。依曾在一旁默默的思索着什么问题,对于她们的笑闹并没有什么反应。
“想什么的,大才女!”玉秀在一旁打趣着。依曾这才醒过神来,“哦!我是在想,今天数学课上王老师说的话!”“王老师说的什么话?”玉秀一片茫然。
“就是那句:中国式的嫉妒和外国式的嫉妒。”依曾提醒道。
“啊!是那句话呀!”玉秀有点兴致索然。在今天的课堂上,王老师照样博古论今,把课讲得有声有色的,王老师忽然说道:“前几天我们去县里培训,培训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就是中国式的嫉妒和外国式的嫉妒。先说着外国式的嫉妒,在欧美一些发达的国家,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受到当众的夸奖,作为他的同事或者是同学,就很嫉妒,可是他们会怎么办呢?他们会发愤图强,自己争取在以后了比他做得更好,也就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