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六卷 第八十六章 平行宇宙1
上规避了时间旅行中著名的“祖父悖论”所带来的逻辑上的尴尬。比如,我们假定沙勒文是从1999年回到了1969年去救处在危险中的父亲,那么其父则肯定会在1969年同时拥有两个儿子,一个未成年的小沙勒文,一个就是回去的这个成年沙勒文。而事实上在成年沙勒文父子共同经历过的那个1969年,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出现。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在《终结者》系列中,约翰.康纳派一个不是自己父亲的人回到过去和母亲生了自己,从而使之成为了自己的父亲,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康纳之父所处的核战爆发之后的时空里他自己应该知道这样的经历,但是显然影片暗示了他对自己被派往1984年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和康纳没有血缘关系。于是深究起来,这就成为一个有趣而十分挠头的话题,除了再用“平行宇宙”的概念去勉强解释之外,很难自圆其说。《黑洞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麻烦,沙勒文通过一台电台指挥三十年前的父亲进行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行为,从而确保只由三十年前的事件的改变来改变自己时空状态。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有趣,父亲通过把罪犯杀人罪证埋到地板下从而完成了信息在三十年间的瞬间传递。这个情节仔细想来,不免令人心潮澎湃。试想,如果我们真能和任意一个历史时空点建立这样的联系的话,那我们的人生,甚至世界历史都会发生改变,许多灾难将会避免,当然也可能变得更糟。但是,依然令人无限神迷的是“相对论”等理论的建立为这种“异想天开”提供了极具蛊惑性的科学基础,它时刻撩拨着人们对过去追悔不已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的神经。

本片产生于《十二只猴子》之来看,《十二只猴子》的导演特瑞.吉列姆显然是具有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喜剧风格的,而《黑洞里高利.霍布里特则更具有悲观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一级恐惧》就是例证,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上两位导演在自己的电影中给出了与自己以往风格截然相反的答案。

如果《十二只猴子》表达的是人类引以为傲的科学技术终究不能改变宿命的悲观反思情绪的话,那么五年之后产生的这部《黑洞频率》则是坚信科学可以改变命运的具有积极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在《黑洞频率》中,儿子不断指挥父亲修正错误,把父亲从三十年前的火灾和十年前的癌症中硬生生地拉回来,让本来在自己经历过的时空中早已死去的父亲又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活过来。虽然这样一个结局和影片前面所表现出来的悲情和惊悚相比,稍显平淡和俗套,也没有《十二只猴子》最后的悲剧结局那样震动人心,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去看,悲剧故事总是要更具感染力一些。

拯救未来必须回到过去是科幻电影通用的时间法则,在这一法则被滥用了多年后,至关重要的方法似乎已经毋庸赘述了,反正就是那么一亮,刷的一下,时空旅行即告完成,导演都把精力花在由此产生的道德lún_lǐ,情感交错,以及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哲学的逻辑游戏中。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花好月圆幸福美满本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也和“科学改变命运科学创造未来”的人类文明中本身就具有的内涵相符。


状态提示:第六卷 第八十六章 平行宇宙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