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是最欣赏陈青云的人之一,他没有料到,陈青云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忘记他。
“青云,这些资料有谁看过吗?”周川看着手中的资料,心情非常沉重。他不是政客,非常重情义,现在的事情,令他有点手足无措。
陈青云老实地回答:“在安平,我可以保证没事,但上面的事情,不是我能够左右。不过到今天为止,我保证只有邝书记知晓。我找你汇报,也是邝书记同意了的。”
陈青云的实话,并没有使周川生气,他知道陈青云是个有故事的人,却没料到陈青云与现任的省委书记到了这样的份上,比自己与陈青云的关系更深。
他不能责怪陈青云,在当令的社会,谁都在找靠山,找的靠山越大,就说明其人越有本事。
陈青云告诉周川,自己离开周川的办公室后,就会忘记此事、知情的部下也会忘记此事,然后径直回安平去了。周川没有陪陈青云,因为陈青云已经明确告诉周川,他不会向尹真汇报。
如果留陈青云用餐,那不等于自己告诉尹真,他与陈青云之间有什么事情瞒着她。
以尹真与陈青云的关系,断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陈青云离去后,周川也回了蓉城。手中的资料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周川也不敢长时间放在自己手中,弄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陈青云来到安平市快一个月了,仍然没有确定由谁担任他的工作联络员,在机关引起不小的猜测。
一般来说,处级干部不能配备专职秘书,但各县市的主要领导都有专职秘书,只是换了个名字,叫工作联络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华夏特色。
务虚会的前一天,徐鸿章接到办公室主任丁典的通知,这次会议由他与另外五人负责会务。
徐鸿章没有大型会议的会务经验,而这次的务虚会参加的人数不多,也就二十多人,主要是市政府的正副市长、政府办的正副主任及正副调研员、经开区的书记和主任们,包括他们负责会务的人员和司机,也就三十多人。
但这次会议要拉到烈炎山区进行,目的是不受干扰、集中精力,因此对会务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段时间,徐鸿章特别高兴,走路的脚步也特别轻快,能够在青云大哥手下工作,他觉得是件幸福的事情。
当年发生在玉华的事,让他记忆犹新。因此,事隔多年之后,他见到陈青云的那一刻,尽管陈青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气质方面,但徐鸿章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他保留在记忆深处的青云大哥。
他始终记得青云大哥的一句话:不懂的事情问专家。
丁典走后,徐鸿章来到秘书科长米申龙办公室,向他请教会务的有关问题。秘书科是市政府收发文的窗口,特别是发文,这里是最后一道关卡。至于会务,基本上由综合科负责。
米申龙是市政府的老麻雀,哪个岗位的事情都干过,对市政府的会务,烂熟于xiong。
他对徐鸿章的印象不错,认为这小伙子踏实肯干、不多话、勤于思考、待人忠诚,在这个浮华的年代,这样的小伙子非常难得,他也愿意帮助徐鸿章,告诉他如何从衣、食、住、行及会议内容等方面考虑会务的安排,包括很多平时没注意到的细节。
第二天,当徐鸿章将起草好的会务指南交给丁典时,丁典这才大吃一惊,意识到陈青云指定会务人员的深意。
这段时间丁典很郁闷,陈青云迟迟不确定秘书,他就得充当秘书的角色,不可能让市长亲自做那些琐碎的事情。他向陈青云推荐的五个小伙子,都是办公室的优秀人才,但陈青云都看不上眼。
别看陈青云像个甩手掌柜,有些事情却管得过细,比如说今天指定会务人员,这不是抢他办公室主任的生意吗?
如果说是观察,为什么还要加上徐鸿章,他可是个刚毕业没多长时间的毛头小伙子。
从徐鸿章手中接过会议指南的时候,丁典才猛然醒悟:陈青云看中的是眼前的小伙子。面对着这个即将走红、自己还懵懂未知的徐鸿章,丁典放下+身段,与他认真地讨论起会务的有关细节。
直到临出发前,丁典还未收到第二份会务指南之类的资料,只是在上车之前,有个年轻人问道:“丁主任,你让我做会务,需要我做哪些工作呀?”
丁典微笑着说:“你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快上车吧。”
看着年轻人欢喜的背影,丁典不禁叹道:大部分人都会埋怨自己怀才不遇,但机遇来临之时,却发现不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哀。难怪有人说,机遇只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
从烈炎山区回来的那天晚上,丁典推荐的五个年轻人高兴地来到文君煮酒酒店,并且叫上徐鸿章。
徐鸿章知道陈青云的秘书将在这五人中产生,他也就以挑剔的眼光,替青云大哥进行“选择”,觉得这五人都不太适合青云大哥。
青云大哥是多么务实的人,这五人只知道比自己的身世、学历、还有家庭条件,这个是副市长的侄子、那个是组织部长的小舅子、还有一个是欧书记的远房亲戚。
酒席结束后,徐鸿章摇着头离开了,有点为青云大哥担忧。
徐鸿章也没有想到,陈青云挑选的秘书竟然是自己。当丁主任通知他的时候,徐鸿章高兴得手足无措。
他不为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感到兴奋,而是为能够每日跟在青云大哥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