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恶性案件不破,是没法向上级领导和全市人民群众交代的。这是每一个办案的警察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于建中也算是个老刑警了,这些年也都破过了不少大案,可是,像现在的这起案子,确实是第一次遇见,过去的那些案子谁都能破,线索清晰,案情简单,证据确凿,侦破了也不算什么本事。只有破获这种已经陷入僵局的案件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可否认的是在前期的侦破工作中,所有参与侦破的单位和警员都做了大量工作,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尤其是专案组的这些人,他们更是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的寻找证据。可是,大家都知道,破案工作是个不说理的活,无论大家做了多少工作,只要案子没破,就等于什么工作都没有做。现在于建中之所以会来到这里,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转换一下侦破思路,使案件的侦破能得到更大的突破。
于建中明白,刘小民在m市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么做,如果真的被他发现,自己将会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了。他想来想去,这个案件明摆着的,目前只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围绕受害人调查。既然是报复杀人,那么,凶手或者幕后策划者一定是跟王劲松有关联的人,只能围绕他进行调查。二是在案发现场附近进行走访。雁过留声,人过留踪,要想办法找到更多的目击者。这些工作他们都做过了,特别是现场走访,方圆五百米内的人员都一个不落地过了筛子,可却没有任何收获。除了这两条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总不能坐在屋里等知情人上门举报吧?只有走这条路试试。
不知道刘芳是有意的泄露这个地方,还是无心说出来的。如果是有意而为,说明她一定知道一些什么内幕。但如果是无心说出来的话,那么说明到这里调查走访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于建中宁可信其是有意而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居然m市还有这种藏污纳垢的地方,这让于建中有些匪夷所思。
虽然以前警方也接到过举报,对这些地方也都进行过调查,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事最后大都不了了之。由于参与调查走访的人不一样,责任心和能力也就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有些工作即使以前做过,只要没有定论,看来也得重新调查一次,彻底将这些污垢清除。于建中在心里暗暗地想。还是抓紧行动吧!别的说什么都没用,破案才是硬道理。
于建中在洗浴中心里面又转了转,还是没有找出什么破绽来,他觉得在这里时间长了被人认出来对于破案有害无利,就走出了台湾三温暖。刚刚离开一百多米远,就看见一辆黑色的加长林肯迎面驶来,后面还跟着一辆沙漠风暴。两台车在台湾三温暖的门前停下来,刘小民从林肯车里下来,后面车里边也走出四个人,好像是他的保镖,他们几个人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台湾三温暖。
于建中躲在旁边看了他们其中一会儿,心里有些愤怒,就这样的人,还能混成了省人大代表,真是奇了怪了。于建中的大脑不停地旋转,一片混乱。想着那天雨夜的凶杀案,尽管刘小民看起来若无其事的样子,可种种迹象显示,这事跟他是脱不了干系的,是一起人为的暗杀事件。那个的凶手的背后就是刘小民,至于他的背后还有没有别人?这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这件事不是他又是谁呢?为什么偏偏在王劲松要检举他们那些丑陋的事件的时候出了事呢?这些矛盾如果搞不清楚,案件就很难侦破。当然他并不是对刘小民有什么成见,两个人从来都不认识,也没有接触过,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个人之间的恩怨,但是现在如果他是针对刘小民的,确实是因为他和自己侦办的案件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了按照无罪推定的原则,只能排除了他所有的他没犯罪的证据,才能认定他有罪。这确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那个雨夜现场勘察的情景还在于建中的脑海里萦绕着,鲜血在王劲松的胸口一股一股的流出来,马路上已经被鲜血染红了一片,但是,现场没有疑犯留下的任何犯罪证据,像什么指纹,dna等证据。只是在证据照片里,王劲松尸体的旁边留有两个半拉的脚印,这是最清晰的脚印,但还不知道是不是疑犯留下的,在离案发现场四十米远的土路上还有两个完整的脚印,这两个脚印和现场留下的那一对半拉的脚印应该出自一个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情节萦绕在他的脑海里,那就是赵红霞捡到的那封举报信。也真是奇怪,写好的信却没有写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但写信人却已经签署了名字。那么信到底是寄出去没有呢?如果已经寄出去了,是寄给某个部门了,还是某个人了呢?如果还没有寄出去,他举报的这件事情又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还有他信上提供的情况到底是真是假呢?专案组成立了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前期工作没有获得任何有关案件的线索呢?这些疑问不停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交叉,有时又混在一起,他一直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