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这只是于建中的一种推测,不应倾全力去包围农场,提出:疑犯属于高智商犯罪,肯定懂得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的道理,说不定还躲在市区,所以,搜索重点还应该放在市区。如果一旦抽调大部分警力围剿,留下空隙,万一歹徒再次实施爆炸案后果将不堪设想。
讨论异常激烈,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疑犯藏匿农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里人烟稀少,疑犯一旦被警方发现便无处可逃。他们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张副部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就是抽调武警的精干人员和一部分特警前去搜索,一旦发现情况,其他部门马上增援。方案确定后,由一队武警和特警组成的特混搜索队伍在童处长的率领下立刻赶往农场。
于建中带领抓捕小组到达农场的时候,心里多了一些担忧,因为自己带的人太少了。算上他只有五个人,其中还有一位女将杨薇。其余三人还是个顶个的干将,都是市局的特警,有相当的战斗实力。这多多少少的让他心里有了一点底气。
农场南边是鸡冠山,北边背靠着观音山脚。西边是一片原始森林,东边是一座不知名的矮山。农场坐落在四面环山的洼地里,一条从山上下来的乡村公路贯穿农场。另外还有几条小路通往四面的山上。一栋小楼和一座别墅是农场最明显的建筑。面对这么大的一片区域,对于五个人来说确实是少了一些。
为了防止农场的人发现他们,在距离农场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他们下了车。于建中首先观察了一下地形,大脑运作到了极限,因为指挥部命令他们只负责侦查,不以作战为主,所以他们尽可能的不暴露自己。这样才能随时随地的发现目标。因为三个特警都穿着迷彩服,于建中和杨薇两人穿着便服,于建中便命令三个特警首先占领制高点,如果一旦发现农场里面有歹徒的踪迹,就负责压制他们的活力,阻止歹徒西窜逃进原始森林。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他和杨薇先下去摸清情况。
分工之后,于建中就和杨薇从山上下来,两人保持十几米的距离悄悄的靠近了农场。大约走了有五分钟左右,他们来到了那栋小楼的院子外面,这时就看到一名体型健硕的男子从里面走出来,那男人戴着一副平光眼镜,穿着一件格子衣服,背着一个黑色的包,皮鞋上有些泥土。从远处看,这名男子与通缉令上的王克华有些相像,当他朝于建中走过来,经过他面前时,于建中又发现他与通缉令上的王克华有些差异,他有些拿不准,不敢确定就是他。这时,这个家伙就大摇大摆的从于建中的眼前走了过去,于建中一看到他在地上留下的脚印马上就非常肯定是王克华,因为这个脚印他已经研究了太多次了,简直是在熟悉不过了。
于建中没有犹豫马上拔出了手枪,同时用手给身后的杨薇打了个招呼,杨薇马上领会了他的意图,也迅速的拔出手枪。那个家伙都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想往别墅的方向走。刚走了二十多米,极其警惕的歹徒突然掉头看见了于建中在跟踪,突然掉头往回走。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似乎在用耳麦给什么人传递着消息,于建中立刻高度紧张起来。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这家伙转身后停顿的时间只有几秒钟,突然掏出枪来。此时,于建中非常镇定,果断的鸣枪示警。于建中已经确定他就是要抓捕通缉犯王克华,本想抓活的,所以并没有一枪毙命。
然而此刻,在找不到任何掩体的情况下,王克华克华身体靠墙,依旧端着枪负隅顽抗,沉着地开枪还击,同时于建中身后几步外的杨薇立刻找到旁边的墙角作掩护,开枪掩护于建中。此时,于建中已经完全暴露在歹徒的面前,情急之下,他只能开枪击毙王克华。
击毙王克华的惊险时刻定格在十五时三十分:此时于建中、杨薇与王克华正面交锋的距离不到5米,王克华向于建中开了一枪,没有掩体遮挡的于建中侥幸躲过一劫。这一枪打到了他腿边1厘米的地上,弹起的弹头击中了他的右小腿。于建中、杨薇二人立刻还击,各向王克华克华开了两枪。
在四声正义的枪声中,血债累累的王克华倒地身亡。
这这是一次生与死、灵与肉的考验。是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这是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于建中和杨薇这两个普通的人们警察成功的消灭了公安部a级通缉犯系列持枪杀人案王克华,消除了这一重大社会安全隐患,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薇刚要上前去检查王克华是否已经死亡,这时,于建中猛然发现不远处别墅的门口有二个身影一闪而出,他一眼就看出了走在前面的刘小民。于建中没有丝毫停留,直接就扑倒了杨薇。“砰,碰,”几发子弹从他们的上方飞过去。在这危险的紧急关头,山上的三名特警丝毫没给他们机会,一阵连续射击,压制住了他们的活力,刘小民心中大惊,连忙移动身体,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