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科幻未来>狩宋>第三十八章 人口激增

“人要当历史的推动者。”

这是高继冲给敬梁的一个解释。

敬梁是聪明人,他明白其背后的含义就是如果你不当历史的推动者,那么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宋齐丘,宋大人于我有恩,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他年纪大了,处境不好,如果能够在淮南安度晚年。如果李璟真听了王爷的建议,在下感激不尽。”

高继冲笑了:“听你这意思是要回南唐?”

“如果能放我回去的话,您放心,我不会泄露王爷的机密,我只是想陪老大人一段时间,之后王爷需要,我还会再回来。”敬梁要下跪。

高继冲直接躲开了,笑着说:“你就别做梦了,我不会放你回去的。我放了你,总理府也不会放了你的。而且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尽力,我想看看你尽力之后是什么样子。”

敬梁很无奈。

高继冲道:“宋齐丘的事情,没有人能够管得了。因为南唐可以说是他建造的,他注定会为南唐拼到最后一口气,也注定他不会与李璟有什么好关系。如果没有人护着他,结局会比高郁还要惨。”

敬梁突然觉得一种心痛。他早知道会这样,只是不愿意相信。可是现在高继冲直接点出来,敬梁就有些受不了了。

“如果他与李弘冀去了淮南,就彻底打上了李弘冀的标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去,李弘冀的力量太小了,他需要最大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帝国。所以即便是李璟同意了我的建议,能不能去,还要看他的处境。处境越艰难,他就越有可能去,否者,死皮赖脸他也要跟着李璟。”

高继冲笑道:“过几天我过生日,我爹我娘肯定会派人过来看我。你说我爹和郭荣将军不打淮南。而直下楚国,负责策反马希萼的宋大人会怎么样?”

敬梁愣了一下道:“那要看楚国给不给进军的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高继冲道。

————————

高继冲的生日过得很低调,高保正带着柴宜哥,符彦卿派了符金定。高行周派了儿子高怀良到了旅顺。高保正作为高保融的家长办了一个寿宴。然后就和高怀良回去了。柴宜哥和符金定留了下来,这两个人一方面是郭荣和符彦卿送过来读书的,要知道张昭,王朴,赵挺在大汉。那都是顶尖的有学问的人。高继冲收人的标准之高,这就意味着辽东会人才济济。不把孩子送过来,那就是傻子。

当然,这也是郭家和符家与高家进行联盟的一种表现。高行周派儿子到旅顺也表示了高氏一族要联合在一起的意思。

这三家联盟,足以动荡一国。

而刘承祐那边,远没有郭威这么果断。到了七月,才颁发圣旨,表彰高继冲北上抗辽,收复辽东的功绩,赏赐了黄金白银和一万担粮食。可是却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命令高继冲北上消灭石重贵。

这让吴夏直摇头。这个刘承祐极其手下太嫩了,也太愣了。

七月,奚常的商队带回来的难民突然增多,同时辽阳方向流入辽东半岛的农人也多了也起来。

辽河大水,黄河大水。去年在南方的阴雨天气挪到了北方。黄河在郑州决口,一时之间泛流千里。李谷被召集到开封,然后很快赶赴郑州,负责把黄河的决口堵上。

这让被北方刚刚缓了一口气的经济再次受到重创。而荆襄却风调雨顺,夏粮获得了大丰收。高保融人老实,郭荣则有着大志向。所以全力向灾区输送粮食赈灾。

郭威猛刷声望,高家跟在后面也跟着沾光。

很快复州河,碧流河流域陆陆续续建立起了不少村庄。人口超过了二十万人。这还是商队和各口岸执行了高要求招人的结果。

农业司接到了新命令,在安置这些难民的同时。在《齐民要术》和《四时纂要》,《兆人本业》的基础上修编新农书。收进来的这些农民,那可都是在农艺上有一门技艺的好手啊,不进行归纳整理那就太蠢了。

但是也因为如此,商队也好,赏赐也好。弄来的粮食始终处于紧绷绷的状态。

吴夏手中根本没有储备的粮食,他非常紧张。一直抱怨供应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太高了,这那里是难民,比地主还吃得好啊,特别是那些孩子,那是当皇子再养。再有军队也是一样。陆军已经拿到了三千人,海军也达到了满编,二十六艘战舰一共

六千人。而这九千人的军队是每天高强度训练,供应的粮食,就跟流水似的。

吴夏每次见高继冲时都免不了提到粮食。

奚常已经无法在出去到外面奔波了,他一直在大连,负责协调各地的商队。他被命令,不管花过大的代价,也要把粮食从吴越和南唐给弄回来。原本胖胖的奚常,现在恢复到了正常人的体型。

这也逼着农业认真地规划农林牧渔业的比例,并评估未来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绝对不能种植单一的水稻,也不能过分垦殖。种植也好,养殖业好,都必须多样化。氾胜之书就说要想避免在灾荒,只有多种植五谷杂粮。齐民要术继承了这一点。但是到了唐代,特别是天后《兆人本业》以后,朝廷偏向了农桑,对其它方面有所弱化。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这也是导致中原地区一旦受到大灾之年,必然因为饥荒而动乱。大唐的衰落就是经过了数次这样的打击而变得无法收拾。”

高继冲再次拒绝了要废掉牧场和保护区,进行大规模垦殖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人口激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