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直在催促队伍快速赶路,运量的车队绵延四五里路,每一车上都堆着慢慢的粮包运的是李渊手中最精锐的玄甲军,地地道道的关中尖兵。
自从洛口仓开始往外偷偷运粮以来,一直都是由李世民负责的。只是前几次一直很顺利,所以李世民也没有怎么去关注。
没想到前段时间李渊收到了在杨广身边的一个自己人送来的消息,说杨广听了来护儿的意见,准备调李向带着他的义勇军南下去剿灭朱粲的叛军。
李向的消息一直都是李世民最关注的,因为他知道这个看似年纪幼小的娃娃,将来会是他李家的心腹大患。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李渊觉得不可思议。杨广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大老远的想起用李向的义勇军了,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其他的内情吗?
江南多水,山林密布,北方兵士去了南方不适应个一年半载的,很难在那里进行作战的,难道说杨广也意识到李向这个暗藏的威胁了?这是要通过南方剿匪来削弱李向的力量吧。
李渊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开始布置。皇帝的圣旨已经在路上了,那么就算借给李向几个胆子也不可能抗旨不遵的,李向的结局只有一种,带着他训练好的义勇军去江南和朱粲的叛军死磕到底,最后只能是惨淡收场,好一点儿就是留下一条小命,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既然李向的结局已经注定了,那李向经营了一年的龙门城就成了无主之城。听建成回来说龙门怎么怎么好,还有许多不曾见过的东西,那里的百姓也过的殷实起来,城墙也比以前坚固了,这么好的一座城池怎么能便宜了朝廷呢。
李渊是不会将到嘴的香饽饽让出去的,所以他安顿了李世民前去接收龙门城。
李世民一开始并不认为杨广安排李向去江南剿匪是为了削弱李向的。这是很正常的调动,因为杨广手头还真的没有多少可以为他卖命的将军和兵力了,李向勉强算是一支可以掌握在杨广手中的利器了。
可是等李向从江南回来后,李世民的人就打听清楚李向在江南的遭遇,心里也开始犹豫了。杨隋朝廷明显是对江南控制不足的,自己手下都已经探知江南人心惶惶,好像已经有几股大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了,现在再加上朱粲的造反,江南已经岌岌可危了。
要是朱粲这时候真的在江南立足的话,那对杨隋来说算的上是致命的打击了。北方已经乱了,要是江南也乱起来的话,那整个国家可就算是真正的水深火热了。这还不算五姓七家趁着这个机会不断的给自己的家族谋些利益。
雪上加霜的杨广不会不动用他最可靠的力量全力一击,先将南方的叛乱平定后,再击中力量对付北方的那些反贼。
想来想去,李世民觉得杨广派李向去江南平叛朱粲的造反,确实算的上是一招妙棋。李向的义勇军他已经见识过了,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精兵,这样的一支队伍去南方作战,说不定还真的能将朱粲一网打尽。
就算达不到这个目的,起码也是两败俱伤的场面。那样的话,既解决了朱粲,稳定了江南,又削弱了北方最有战斗力的一股力量,一石二鸟,厉害啊。
不过李世民也明白李渊确实比他看的远,杨广是什么样的人,估计李渊是最清楚的人之一了。
这么多年朝中为官,见识过杨广的刻薄寡情,也知道了杨广的眼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忠臣,有的只是朝堂中那些他可以利用的臣子。榨干这些臣子身上最后的一点儿好处后,就会弃之如敝屣,大概现在的李向在杨广心中就是那只敝屣吧。
想明白了杨广的目的和李渊的命令后,李世民便痛快的领命,带着自己的精锐玄甲军,前往河南郡,准备等李向接旨向江南出发后,便快速的占领了龙门,然后就将李向在龙门的那些心腹和家人全部抓起来。如果李向侥幸从江南逃脱的话,回来后李世民不介意用这些人的性命来要挟一下李向,这样才对得起这几次和李向交手中吃的暗亏。
李世民的想法是正确的,行动也是迅速的。当他的队伍快要到达孟津的时候,前方斥候正好报说洛口仓中的内线已经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了出来,问李世民是不是要去亲眼看一看。
这个报信的斥候也是个激灵人,他得知李世民亲自来的时候,心中就有了计较,如果能请李世民亲自去看看,自己的手下是怎么从洛口仓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那么多粮食偷运出来,那他这个小小的头目,也算是在李世民那里留下了一个名号,说不定日后会飞黄腾达呢。
抱着这个目的,小头目是真心想叫李世民去看看自己的成果,去自己战斗的地方走一走。李世民算算时间,还很充裕,于是便欣然答应了小头目的请求,而且还勉励了一番,又赏赐了几个银饼子,乐的小头目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次出发李世民的目的地就变成了洛口仓,一路上李世民从小头目的口中得到了不少消息。首先就是洛口仓的仓守换了,听说是苏威的心腹,而且守将杨继业和这个新来的仓守不怎么对付。
介于这个原因,小头目果断的做出了决定,提前开始将洛口仓的粮食往外转运。李世民这次是真的对这个小头目有些重视了。
得到一个人才是很难的,但要是能不断的培养出人才的话,那就简单的多了,眼前这个小头目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从一些小事情中发现大契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