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山雨欲来(十一)

第一百三十五章山雨欲来(十一)

哲武和陶蓉的谈话被李如娟和司令部的一个参谋给各带来了一份电报,分别交给了宋哲武和陶蓉两人。

李如娟送来的电报是林蔚发来的,李如娟收发的电报都是直接交给宋哲武的,而且多数电报都是只有宋哲武和萧国栋两人才能看。这份电报是林蔚发来的,自然是属于机密,电文内容是:“文戈吾弟,山东省主席孙良诚,未经军政部批准,擅自离开所属防区,劫夺山东各市县钱粮无数,并裹挟大量青壮,意欲西撤陕西。孙部不尊中央军令,只行冯玉祥之私命,完全置中央政府法令于不顾,实与叛逆无,有此可见冯玉祥叛逆之心昭然。今孙部此举,令委员长震怒异常。然冯玉祥虽不臣之心确着,但叛逆之实未现,中央不宜武力拦截孙部,给冯叛逆之举以口实,兄望文戈吾弟竭诚维护中央之尊严,全委员长统一军令政令之心愿,武力拦截孙部,以儆效尤。孙部西撤相关情报,何总长会另行通报第四路军。”

陶蓉把看完的电报递给宋哲武,有些忧虑地说:“总指挥,这是何应钦的讨逆军参谋本部发来的情报通报,果然不出我们所料,山东的孙良诚已经离开山东西撤,”

宋哲武接过陶蓉递来的电报,顺手把手中的电报递给陶蓉,陶蓉诧异地看着宋哲武,迟地没有接电报。陶蓉知道李如娟经手的电报在第四路军里都是绝密,只有宋哲武和萧国栋,以及副参谋长王叙能看。

见陶蓉没接电报,宋哲武心里明白陶蓉的想法,郑重地对李如娟说:“如娟收到的电报,以后不仅我和萧参谋长和王参谋长可以看,陶参谋长也是可以看的。”说完,把电报递到陶蓉手中,自己看起何应钦发来的关于孙良诚部行动的情报通报。

陶蓉感激地看哲武一眼,接过电报。陶蓉知道,在第四路军里能看到这些电报的人,那就是接触到了第四路军最核心的秘密,也就是说他陶蓉已经是宋哲武最信任的人了,他已经是第四路军核心成员。宋哲武能这样信任他一个刚归附不久的降将让陶蓉放下了最后一点包袱,决定彻底地死心塌地跟着宋哲武干了。自此以后,一直到死,陶蓉都是宋哲武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得力的助手。

何应钦在电报中孙良部撤离山东的情报,详细地向宋哲武做了通报。包括孙良诚部部队的人数器装备,各部发车的时间、顺序,各车的人员组成,都一一详细列出。看得出,中央军早就盯上了孙良诚,而且把这么详细的情报发给他虽然只字未提要他宋哲武拦截孙良诚,可是不用说哲武也能明白电报中的含义。

送电报的参出去后,陶蓉说:“总指挥们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封电报虽然是以林蔚的名义发来的是电报的内容蒋介石是绝对知道的。看来,我们不拦截孙良诚部是不行了,否则总指挥会无法跟蒋介石交待。”

宋哲武相信,这封电报内容不仅蒋介石知道,甚至可以肯定地说就是蒋介石授意林蔚发给他的。也明白现在蒋介石心知肚明冯玉祥这是要集中兵力,准备和他开战,甚至他也很想实现在龟山之上宋哲武的建议,一举在山东解决孙良诚部。

可,他还是不愿意承担挑起内战的罪名,这是要他宋哲武来先打响这讨伐冯玉祥的西北军的第一枪。

虽然宋哲武了实现他以后据有山西地愿望。非常需要得到蒋介石地支持。而且他也不介意承担挑起内战地罪名。可是要他拿第四路军和孙良诚硬拼。他可不会答应。孙良诚部是冯玉祥地主力之一。不要说还要准备对付冯玉祥满腔怒火地凶狠反击。就是他要拦住孙良诚。并消灭这只西北军地主力部队。即使不被咯掉一两枚牙齿。让他几枚牙齿松动那是一定免不了地。可是蒋介石地意图他也是绝不能违背地。除非他想和冯玉祥联合。赶走蒋介石。不然接下来蒋介石一定会除掉他地第四路军。

思索一会。哲武对陶蓉说:“陶参谋长说地对。这一定是蒋介石地意思。我们给蒋介石发电请求他公开给我们下达留驻郑州地命令。可他迟迟不表态。倒是阎锡山抢着发了一个推卸责任地消息。其实说穿了。这就是蒋介石不想承担挑起内战地责任。而是想把这个责任推给阎锡山。毕竟我们名义上还是商震地部下。自然也就是阎锡山地部下了。他就是想增加阎锡山和冯玉祥两人地隔阂。让他们互相猜忌。这次让我们拦截孙良诚。一是要借我们地手剪除冯玉祥地一条臂膀。还有一个目地就在于此。”

一指陶蓉手中地电报。苦笑着说:“有这封电报。轻易地放孙良诚过去那是绝对不行地了。”

陶蓉看看手中地电报。又看着宋哲武说:“总指挥地意思是打?”

宋哲武点点头说:“是地。要打。而且还要狠打。不过。具体如何打。就是我们说地算了。既要打得很。还要让孙良诚可以忍受地了。不会和我们拼命。”

陶蓉走到墙边。看着挂在墙上地地图思考片刻说:“总指挥。情报说。孙良诚地辎重物资都在最后这列军列上。有一个加强营押运护送。他们各列军列之间相距仅有不到一小时地车程。我看我们就在张胡桥以东拦截下他地辎重。顺带把这个营吃了。这样孙良诚必然来救。可是只要我们坚决阻击他们。孙良诚失去了辎重弹药。他就没有同我们死战地本钱。夺不回弹药辎重。必然一击就走出郑州。而且这个理由也很好找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 山雨欲来(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