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八十六章 委员长召见(一)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口火车站,高高挂着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热南省主席、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将军,第四路军总指挥宋哲武将军”。

站台上挤满了人,有穿着军装的中央军军人,有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商界代表,还有穿旗袍的妇女界代表和学生,当然还有大批记者。

人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身戎装,身披黑色大氅,被众人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中间的蒋介石,站在他身边的是风度偏偏、气质高雅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在他们周围的人有财政部长宋子文、杨永泰、何应钦、林蔚、刘峙、刘文岛等。

许多人在接到来汉口火车站的通知时,都有些吃惊,不知道是什么人要来,竟然还要蒋委员长亲自迎接!国内能让蒋委员长亲身相迎的人板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等到了车站,看到不仅蒋委员长来了,就连夫人也来了,就更加吃惊!这样高的规格,大概只有汪精卫才受得起,难道是汪精卫回国了?

直到挂起了横幅,众人才明白,摆这么大的排场原来是要迎接韩复和宋哲武。这些多年在官场中打滚的人们立刻意思到,这是蒋委员长要下大力气拉拢韩复和宋哲武,看来,冯玉祥和阎锡山又要倒霉了。

站在站台上的蒋介石用带着白手套的手,拽住被风吹起的大氅下摆,望着铁路有些出神。

的确,在当今国内,能让蒋介石屈尊迎接地人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汪精卫算一个,林森算一个。这两个人,一个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个曾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参议院院长兼宪法会议议长、西山会议派领袖。这两人不仅都是国民党元老,现在在国民党内都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更主要的是,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政敌。对于他地政敌,蒋介石可是从来不会怠慢的。

除了这两人,还有一个人他也会如此,那就是现任国民政府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张学良。正是张学良毅然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蒋介石自己就是一个民族感很强的人,他对于任何爱国的人都是很敬重。

再有就是阎锡山了。原本冯玉祥也要算上一个,需要冯玉祥和阎锡山这两个大军阀支持他同时刻觊觎他宝座的桂系李宗仁斗。

可是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冯玉祥了。李宗仁已经完了。他已经再没有力量同他蒋中正斗了。桂系再想恢复到几个月前那种强势是绝无可能了。冯玉祥如果此时来。不仅他不会亲自迎接。他甚至都不想派人迎接。他就是想要冯玉祥这个丘八大兵感受到受了冷落。甚至感受到受了屈辱。就是要他怒火中烧。也就是要刺激他做出出格地举动。他蒋中正正好挟新胜桂系之余威。一举解决西北军。现在他可是正愁找不到借口呢?

和桂系开战前。他为了拉拢冯玉祥答应给他诸多好处。但他现在一个也不准备给。他认为这些好处都是这个可恶地冯焕章跟他强行索要地。是对他地敲诈。虽说是他主动开给冯玉祥地出兵地好处费。可那也是他蒋中正不得已而为之地。那可是在他冯焕章紧咬牙关。绝不吐口支持他蒋中正讨伐桂系地情况下。他蒋中正才忍痛答应给他地。

讨伐桂系时。他最怕地就是西北军和桂系。甚至包括阎老西联手来对付他。那样他们加起来就有近百万大军。他地中央军只有三十来万。即使算上跟着他地几个地方实力派。他也仅仅能凑出五十来万人。实力相差太悬殊。何况这些地方实力派。都是墙头草。一旦中央军失利。他们马上就会掉转枪口对付他蒋中正。他可不敢把赌注压在他们身上。他绝不会冒那么大地风险。所以他才委曲求全。屈尊结好他冯焕章和阎百川。

好在这个阎百川还算识相。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骗了他一些大洋也就痛快答应支持他讨伐桂系。甚至还第一个发了通电。阎百川心大胆小。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以后对付他时。倒是可以给他留条退路。

可是这个冯焕章就太可恶了。倚仗他地西北军。这支国内最强大地军事力量。竟然漫天要价。一个行政院长地位子外加一个省地地盘。这样地大价钱竟然还不满足。表面上答应出兵支持他讨伐桂系。可却让韩复带着十万大军驻兵武胜关一个多月。就是不向湖北迈出一步。而且还迟迟不通电表态。不要说他蒋中正看得出来。就是瞎子也看得出。他冯焕章是要等他和李宗仁拼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人之利。

他蒋

堂堂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事委员会委员长,竟己的管辖地域、还有政府官员的职位来做交易。而且,竟然还是贿赂他自己名义上地部下来支持他这个一国领袖!

一想到这些,蒋介就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冯焕章不仅是在侮辱他蒋中正,他这是在侮辱国民政府!

好在他蒋中正早有准备,先是利用唐生智解决了在河北的白崇禧,解除了北方的威胁;继而又收买了何键和程潜,以及李明瑞、杨腾辉。朱培德率领的讨逆军第一路军一到湖南,何键和程潜两人就为他敞开了湖南地大门,兵不血刃地就搞垮了大半个桂系。

更有宋哲武这个听话的小家伙,卖力苦战,不仅提前逼降了杨腾辉,还连夜奔袭汉口、汉阳,继而又在朱家河大战桂系悍将胡宗铎,逼得


状态提示:第八十六章 委员长召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