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袭清>第65章 汉城之乱(1)
鉴于继续与朝鲜政府对抗,会引发外国武装介入干涉。便同意了和朝鲜政府议和。朝鲜政府代表严世永、洪启薰等被迫同意,并承诺改革,最后归结为12项停火条件。当日,双方达成和解,达成了《全州和议》。东学军于次日全部撤出全州,但仍然继续控制着其他的几个道府。

平安道,整个平壤,整个工业基地里,无数人、无数士兵都开始在动、在集合、在搬卸,接到通知,大家都比较急促的完成着手头工作,然而忙而不乱,所有事情正有条不紊在进行着。

与此同时,沈狱从提督府出来,上了马车,苏剑秋、罗虎早已在车里等候多时。

“发电文给北洋李鸿章,让他暂时不要增兵朝鲜。给汉城袁世凯去电,务必让他在我军赶到前不要撤离汉城。……全军启动一级备战状态,留下两个营在平壤保护人员撤离,其余人等与我奔赴汉城。”

沈狱迅速几乎不带任何停顿的发出一连串命令,罗虎与苏剑秋接到命令之后,分别下了马车迅速离开,而马车则直奔大同江旁的参谋部而去。

在朝鲜向清朝乞援的同时,日本人通过间谍探知清廷将要出兵朝鲜的消息,认为战争时机成熟的陆奥宗光、川上操六、山县有朋等人都欣喜若狂。然而,伊藤博文内阁却一直按兵不动,只有伊藤博文知道,日本此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动战争的时机。

在广岛召开第七届临吋议会通过预案,临时筹备军事费用1。5亿日元的缺口还在紧锣密鼓进行,而在伦敦发行战争债券2亿日元到如今还久久没有下文。伊藤内阁之所以答应出兵两个旅团,也只是尝试观望的态度,胜了筹备战争债券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失败了,只能继续筹备军费,来日方长……

但川上操六则不是这样看,他责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以日本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企图让大鸟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八月十一日,日本人发表国书电文天下,其出兵根据合理条约下进行,痛斥清国无能,不能及时出兵平乱东学党之乱。电文发出时,日本两个混成旅团已在东京横滨港口集结完毕。

汉城,袁世凯正准备反攻景福宫之时,接到北洋李鸿章的电文,让其暂时按兵不动,不要引起无谓的战端。

※※※

中秋快到,圆月开始在夜空中悬挂,李鸿章站在总督府二进院子的天井负手而立,仰头望向天空月色,背影萧瑟神情肃穆,总督府邸内外在入夜已点起了亮堂的灯火。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偶尔咳嗽,证明身体越发的老迈了,但高大身形仍没丝毫佝偻,气势与之前也没有减弱半分。

过去数十年里,他代表大清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签约过程他便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果不其然,日本出兵侵台,最后虽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暂时平息,但后来日本还是在光绪五年吞并了琉球。

在与日本交涉前后,他又分别与秘鲁、英国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中英烟台条约》。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他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光绪十年又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李福协定》,最终才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战争。

李鸿章的大半辈子都在为清廷忙碌、奔波,帝党清流一度指责李鸿章为二鬼子。然而,民间也流传这样一句话:“若以大清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

在东学党乱起这段时间里,他频繁发出命令,同时也周旋在诸西国使者身边以谋求支援。每天夜里,他都会站在天井仰天而望。在家人与属下眼中,这位权势滔天的老人依然气势不凡,然,只有李鸿章自己知,对于这场日本挑起的战事他也是有心无力、毫无办法。

惊雷从东洋袭来,北洋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他清楚,北洋真正能战的兵马只有寥寥。……此时此刻,战事即将爆发,虽有心而无力,大清落后日本的不只是武器,在思想、经济上都已经被邻边小国抛开一大截了。

即便让整个北洋对抗日本,在他的认知里也只有半半之数,况且一旦打完了北洋的人,自己就是光头司令了,这样的情形不是他愿意看到,也不是北洋中大部分人想看到的结果。

一朵乌云盖住了月亮,夜色突然暗了下去,他的心中,感觉到了丝丝的不安。

※※※

《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伪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大鸟圭介开始和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大鸟口头上答应袁世凯撤兵,甚至达成书面协议,但有心人知道,日本发动战争决心已定,不可能同意撤兵。

日本政府一方面电令大鸟拒绝达成共同撤兵协议,另一方面则抛出了《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从而使共同撤兵协议一笔勾销。

北洋大臣李鸿章一直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没有按袁世凯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一直在犹如不决、举棋不定。

日本之所以提出《共同改革朝鲜案》,目的是使自己的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一面又拖住了驻朝清军,完全为发动战争而采取的挑衅手段。

清政


状态提示:第65章 汉城之乱(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