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事,那几个村又迁进不少百姓,要么是亲戚,要么是以前的村人。
这事很快就办完了。
苏玉的地契自个收着,苏三叔的给了苏老头收着,苏三叔本想自个收着,可苏老头一直巴巴的看着,苏三叔一个没忍住,还是给了亲爹,他想着,反正那地契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就算给他爹收着,也是他的。
苏三叔得了地契,本来是准备与苏玉一道回去的,可栓叔却劝道:“我说,你先将屋子建起来吧,要不,上边的人来看,万一知道你不住这,露了马脚可不好。”
苏三叔可舍不得这到嘴的鸭子飞了。
苏玉听到这话,便知道自己的计划得改一改了,确实,白得了这些田地,现在就要一走了之,怕是不好,于是,苏三叔跟苏老头留了下来,主要是建屋种田。
苏玉一个人回了柳阳县,这一路还算太平。
因为蝗灾,田里出不了东西,那那些饿肚子的人就去抓蝗虫,将它烤了吃了,短短一月,蝗虫就被那些人捉了个干净,还有酒楼收这个,专门炸了卖,味道不错,听说价钱还有些畜呢。
蝗虫被吃干净后,家里还有余钱买种了的人家,又种了菜,又有朝廷赈灾,这事生生的挺过来了,倒是没死多少人。
虽然有流民,但也没到穷凶极恶的地步。
所以苏主才敢大着胆子一个人上路,要不,就算她学了一点功夫皮毛,也不敢这样的,一两个小毛贼她行,但若是一群,她可就不行子。
回到柳阳县,日子依旧平静,粮价还是先前那样,并没有跌下来,看来只有等下一季粮食出来,这粮食才会降下去。
让苏玉失望的是,依旧没有大哥的消息。
苏老婆子知道田地到手之后,笑得合不拢嘴,苏三婶则是惊喜于自家的户头跟苏老头他们不在一处,这样说来,他们算是分了出来,以后这田地也是他们自个的!
就算老大一家回来,这事也改变不了!
苏三婶因为怀中的娃哪里却走不开,苏老婆子却没这个顾忌,不过,苏老婆子也不敢一个人上路,结果还是留在了柳阳县。
高平跟小宝依旧在上学,石头则是跟徐师傅学艺,他学得认真,现在倒是有模有样了。
因为小吃店关了,刑嫂子跟成婆婆没干活,也不好收工钱,她们觉得,这东家能收留她们已经是大恩大德了,她们勤快得很,将家中的活会包了,空闲时,还做些女红,拿出去卖。
苏老婆子倒是没嫌这两人吃白饭,她倒觉得有这两人在不错,她跟地主婆似的,还有人伺候了,连饭都端到她面前,多好啊,而且,小孙子爱哭闹,苏老婆子不耐烦带,有这两人在,倒是省了麻烦。
而且,苏老婆子还能跟成婆婆磕磕闲话。
十天后,苏玉接到了一封信,她还以为是从苏家村那边传来的,她激动的开了信,之后她一阵失望,这信并不是苏家村传来的,而是吴知写来催稿子的。
没有,吴知《射雕》的稿子看完了,等他看完,才发现后面没有了,吴知真是一阵郁闷,后来,他赶紧写信来催,因为路途遥远,又不止送他一个的,所以才拖到了现在。
苏玉叹口气,将后面的稿子给吴知寄了去。
又一月过去了,苏家村那边依旧没有消息,苏玉数了数日子,这都是下半年了,大哥怎么还不回呢?
这一段时间,苏玉越发的烦躁。
直到有一日,苏老婆子见苏玉的裤子后面有红印子,大呼行道:“二妞,你快过来让我瞧瞧。”
苏玉一头雾水,不过还是走了过去。
苏老婆子拉着苏玉,弯腰往她屁股瞧去,果然是血!苏老婆子喜道:“二妞,你长大了!”来了月信,以后就能嫁人生娃了。
苏三婶听到动静,也出来瞧了一回,见状,笑道:“这回可好了,娘你也不用操心了,二妞可算是将身子养好了。”
苏玉这才知道,原来是大姨妈来了,她一脸黑线,这有什么好高兴的。糟糕,古代可没有卫生棉,用的是月事带,用布条包着木灰,用过之后还能反复洗。
苏玉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苏老婆子早就绝经了,自然不会用这东西,她扭头对苏三婶道:“将你的月事带拿来。”
苏玉一听,赶紧拒绝:“不用,奶,你教我,我自个做。”苏玉记得,家中有新布,还有多余的棉花,必须用干净的棉花跟布,嗯,先用热水消消毒。
苏三婶听到苏主的话,便是苏玉是嫌弃她用过的月事带,她脸色微僵,不过脸上还带着笑:“二妞,三婶这有新制的,没用过呢。”
苏玉想了想,说道:“那好吧,三婶先借一个给我用用。”既然是没用过的,那先用一个试试,她自然要做新的,棉花跟布要是消毒的话,晒也是半天,先用三婶的顶顶,若是新的,她会用,若是三婶用过的,她……宁愿用布。
苏三婶才生了娃,这生过孩子的女人容易得那些妇科病,苏玉可不想被传染。
苏三婶倒是没有骗苏玉,她从屋里拿了一个干净的月事带出来,递给了苏玉,苏玉回屋,将下身的衣裳全换了,这月事带,颜色怪怪的,她真有些不敢用。
这布条,大约是用旧衣载的,真不讲究。
苏玉想了想,最终还是没用,她拿了一件自个的单衣,白色的,昨天洗干净的,闻着还有阳光的味道呢,她将这衣服载了,直接用的这个。
现在挣了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