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清末枭雄>第两百零四章 官员任免事

受限于帝国内官员的缺乏以及中华军的崛起历史,目前帝国内受到提拔重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前商贸区官员、林哲的幕僚等,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随林哲多年,而且有个特性就是,这个群体学历普遍不高,相当多连秀才都不是,而且有极大一部分是工商行业,即洋行买办,商行掌柜出身。

另外一个群体就是苏松太地区、浙北地区的前清投降官员,这些人在过去数年里实际上也是和余胜军关系密切,尤其是浙江湖州府、苏松太两府一州地区的前清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林哲这个派系的人马,比如说苏松太道薛焕,这个人早在林哲造反之前就投靠他了。

上述两个群体的官员们随着帝国的正式建立,并持续扩大疆土后,他们大多数都是获得了晋升,以前只是知县的升为知州或者知府,以前是知府的升为道员,而随着中华帝国的疆域持续扩大,迟早会恢复省一级的行政机构,毕竟现在地方泄好说,可以直接由中央直辖各道,但是等控制区大了,直接各道就很难了,必然会恢复省一级行政机构,到时候薛焕这种老资格的道员就是各省巡抚的人选。

不过薛焕这种人也不算多,整个帝国里人数最多的还是林哲举旗后,各地陆续投降的前清官员,这些投降官员有些是为了国家或民族利益而主动投诚,有些是为了自身利益,想要在新王朝里一展所学,爬上更高的位置而投降,而有些干脆是被逼迫的。

因为中华军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攻下一地后,当地的前清或者太平天国的地方官员只有三个选择:要么死,要么逃,要么降!

所以在破城之际,有一部分官员逃跑了。也有一部分自杀或者被杀,也有一部分投降了。

这些投降的人也是素质残差不齐,一开始的时候为了稳固地方,同时也是为了拉拢更多的敌对官员投降,往往会原职留用,甚至会提拔使用。

但是等打下来的这些地方稳固以后。组织部的触手就是深入进去,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官员调换,一些不合格的官员拿下来,随便给个闲职养着,而一些有才华的官员则是重用。

所以目前来说。组织部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从帝国众多鱼龙混杂的官员中,区分出优劣来。

这一次李甘州筹办的福建寿员任命,暂时有福宁道之福州府、福宁府,延建邵道之建宁府、延平府部分以及兴泉永道之兴化府,一共有五府之地。至于福建省的其他府县,比如说兴泉永道的永春州、泉州府,台湾道之台湾府、汀漳龙道之漳州府、汀州府、龙岩府等都还不在中华军的控制之下。

其中邵武府、汀州府、延平府的西面部分,包括延平府城都还在镇胡军手里。其他的福建西南部地区都是清军手中。

组织部任用官员的时候,自然不能把官员派往还没有拿下来的地方,所以暂时只任命五府官员。

而这五府官员中。相当多一部分用的是前清降官,比如最早掌控的福宁府,从县令到知府都是福建那边刚投降的降官,所以这一次组织部派往福建的官员只有一部分,不过都是一些关键性职位。

比如说福州知府,要知道福州不仅仅是福建的十。同时福州还是五个条约港之一,乃是中国对外出口茶叶的重要港口。

因此担任福州知府的人除了传统的素质要求外。还得是个能和洋人打交道,同时对工商事务有所了解的人。

对于福州知府的人选。李甘州推荐的是浙江余杭县知县文孟祥、江苏太仓州知州李炳权、工商部轻工司盐茶处处长毕宣溪。

上述三人中,文孟祥虽然说官位是最低的一个,但是组织部对他考语却是为人老练,求新务实。

而太仓州知州李炳权的话,此人和薛焕一样,是早在就投靠了余胜军的人,虽然资历够老但是能力还是略逊一些。

工商部盐茶处处长毕宣溪,只看他现在的位置就知道,这个人本来就极为权重,工商部的主要处室的处长,再进一步就是司长,混多几年可是能够入阁的,此人和毕余同同一个姓,乃是毕余同的远房侄子,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六岁而已,比林哲还小。

早年投靠毕余同,在余胜军里当过文案清书,后来转在商贸区工商处工作,又到海关那边工作过,对新式洋务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担任盐茶处处长后,整顿盐务亦颇有成效,这一次把他的名单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上,实际上是打算把他下方锻炼几年,然后再调回中央,到时候最少也得是一个司长,在司长位置上积累几年,又是一个可以入阁的候选人。

看着李甘州的名单,林哲却是有些皱眉,这个毕宣溪他前年开始就刻意栽培了,对他的安排他也有了预定的计划,所以当即道:“毕宣溪先放下来,从这两人中选拔,你觉得那个适合?”

毕宣溪是林哲培养的诸多新式官员中表现比较好的一个,对他林哲是有着一定的期望,未来是打算把他放到江苏或者皖南那边搞工业的,去福州那疙瘩搞茶叶太浪费了,所以直接就他把扣了下来。

听见林哲这么说,李甘州心中也是暗叹,看来自己揣摩圣心还是不行啊,他是看出来了林哲对毕宣溪的重视,这一次把毕宣溪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名单里,也是想要让毕宣溪去镀镀金,但是没有想到林哲会亲自否决。

难道说陛下觉得这个毕宣溪下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需要再培养几年?

李甘州又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四章 官员任免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