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穿越1879>第140章 五国联军
带的湘军,还有我的恩师带的淮军,莫不如此。但我看,自古以来,任何军队,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泰西各国的军队,为什么能长百年不衰?例如英国海军,抵御了拿破仑、威廉二世等好几次世界大战,至今还是称霸全球。这恐怕是外国制度化的原因,而我们的淮军和湘军,一直以来都是靠亲情、乡情、师生情来掌控军队!北洋舰队为什么能打败日本?就是因为我们早早就建立了现代的制度,严格操练!所以对军队来说,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赏罚分明,这才是钢铁之师,威武之师!”

说到激动处,李经述举起拳头,道:“当然,一支军队有了纪律只能保证他是支军队,不是乌合之众,还要强调荣誉和责任!有了纪律、荣誉、责任,军队的训练就会事半功倍,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当兵,荣誉感也会很快诞生,有荣誉感的军队,会视死如归,这种视死如归,不是野狼一样没有理智,而是为了理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军队就有了钢铁意志,或者说军魂!有了责任感。我们的军魂,就是要坚船利炮,还有坦克军团,保家卫国,中国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我们的军魂,就是要让四万万中国同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的军魂,就是要让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最近报纸上说,古巴又发生了排华事件,我们的军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不管我们的对手是日本,还是西班牙,我们一定会维护所有华人的利益!前方,将有着艰巨的任务等着你们年轻的一代去完成,你们每一个人。对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共和国而言,都很重要!”

台下一片安静,随即爆发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李经述望着主席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刚建立北洋军官学校的场景,弹指一挥间,十几年过去,这里也从天津郊外的小站变成绿荫蔽日的现代化军校,自己也已经是四万万人的大总统,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李经述总统讲完话,段祺瑞还请他给中国士官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授发荣誉勋章。十位年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穿着军靴,啪啪走上台,腰杆挺得笔直,其中两人让李经述印象深刻。一位是一个“小个子”的东北汉子张作霖,另一位是文邹邹的山东大汉吴佩孚,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

这两人,当时还都是二十三四岁的毛头小伙子,给李经述的印象跟历史上“反动军阀”的刻板印象相差很大。

张作霖的身世很凄惨,是一个从辽宁海城叶家铺子北小洼村走出来的流浪儿,是一位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孩子,乳名老疙瘩。少年丧父,家又被洪水冲毁,只读了几个月的私塾,但他生性机敏,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日军攻打东北时。盛京将军败逃,地方混乱,他在赵家庙组织保安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遵章守纪,维护治安,使得这个穷山恶水的地区胡匪骚扰得到遏制,他管辖的范围最多二十多个村子,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徐世昌主政东北,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徐世昌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受到徐世昌的赏识,推荐到中国士官学校深造。

吴佩孚是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他总是沉默寡言,人送外号“吴傻子”。吴佩孚考中过秀才,其母张氏有娠时,吴可成梦见戚继光到家,乃以戚继光字佩玉名之,所以吴佩孚常跟人说自己是“戚继光转世”。1890年父亲因病去世,吴佩孚与母相依为命,家境渐寒,乃到蓬莱水师营当学兵,后来转投曹锟的部队,去攻打甘肃和青海,立了大功,曹锟便保送他到军校深造。

李经述喜欢用这样穷苦出身的年轻人,有意栽培他们,便收了他们,安排两人到总统府卫队当亲兵。

而日本的山本权兵卫夺权后,成立了新的军部,管理陆军和海军,日本国会迅速修订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军部直接对天皇负责,发布《教育敕语》,在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这引起了英国、美国的警惕和不满。而山本权兵卫修订完日本宪法,马上就开始着手实施收复长崎和马关的军事部署。李经述收到消息,觉得收拾日本人的机会到了,再拖下去,日本必定会是中国的心头之患。原来李经述还有一点忌惮日本的陆军,但现在,步军也更新了武器装备,中国已经有了坦克军团,正想找一块战场试一试,于是,李经述也开始调兵遣将,准备给日本人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现代战争对一国经济来说,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极大拉动中国的军工业发展。

不久,李经述收到了中国驻日大使黄遵宪的电报,日本在动员军队,集兵五万,密谋向北洋舰队驻扎的长崎、马关港发起攻击,就开始派伍廷芳游说各国:“日本人只听得懂炮声!日本现在在短时间内,就将陆军扩充到三十万,是原来的六倍,日本人的野心肯定是想侵略整个亚洲,包括缅甸、印度等,这将严重危害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亚洲的利益,这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中国愿意出兵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毒瘤!希望各国联起手,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权扼杀!”

为了挑起各国对日本的愤怒,李经述还派人秘密潜入日本,穿上日本陆军的军装,趁乱攻击在日本的外国人,火上浇油。加上山本权兵卫的军政府对外很


状态提示:第140章 五国联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