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二回 还算安稳

就在陆仁轻飘飘的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河北邺城的议事大厅之中,老曹正看着手中的信报,脸色也是格外的阴晴不定。 而在大厅之中,一大帮子的幕僚也都在那里低声的议论着。

有人跟老曹说陆仁这是公开的违反朝庭制度,应该上表天子,以天子的名义斥责陆仁什么什么的,老曹听过之后是既好气又好笑。笑是在笑书呆子,气则是气那些传统的士族子弟。

老曹那是什么人?他会不明白这些士族子弟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说得不客气点,老曹对士族阶层可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所采取的手段也一直是扶一家、打一家,反正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士家大族独大。

只可惜老曹死后,曹丕这小子没能领会到老曹的这种良苦用心,而是为了早登大位,为了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接受了陈群提出来的“九品中正制”,与士族阶层达成了政治交易,最后的结果也是曹魏的江山被世代世家的司马氏给谋了去。对此老曹曾经警告过不少人,说什么“三马食槽”之梦,真论起来这又何尝不是老曹在提醒曹丕要打压司马氏,打压士族世家?

总的来说,老曹可是很清楚这些士族世家的危害的人。而作为一个谋略家、政治家,老曹也忽然惊讶的发觉陆仁的这个办法,不正是他最想要的方法吗?这不是说老曹没想过考试之类类似的方法,而是老曹出于其历史局限性,以及许多相关的时局限制,使老曹不可能像陆仁做得这么明目张胆而已。比如说陆仁的夷州没有那些烦人的士族世家,所以陆仁可以放心大胆的用考试来选取人才,可老曹现在的领地之内……呵呵吧!没有士族的支持,老曹能玩得转?

但正是因为老曹在心中对陆仁这种做法的赞许,以及想在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与采用,老曹自然是要帮陆仁,当然也是帮将来的打算说上几句话:“唉!若论决计设谋、军阵交锋,孤自认胜于陆仁太多太多,可要论及治政理民,孤对陆仁却只能是自叹不如啊!

“各位也不要这般气愤了,陆仁他不是在政令中说得清清楚楚吗?他的夷州立州到现在不过三年,而且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在收容着各地躲避战乱的流民,手下根本就没几个可用之人,而中原的士人也不愿到他的夷州去,他也只有用这种方法,从劣才之中挑选几个还算值得一用的人出来管一管政务而已,所以这也是无奈之举。到是各位啊,你们若是觉得陆仁此举不当,不如孤表荐天子,把你们送去夷州任职?一则可以拔正此举,二则陆仁得了各位的出仕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必然会厚待与重用,各位意下如何?”

大厅之中顿时就没了声音。开什么玩笑?去夷州那个蛮夷之地当官?只要不是脑子进了水的人都不会同意的吧?再说了,夷州是陆仁的地盘,你去夷州闹腾一下,天晓得陆仁会怎么对付你来着。在老曹这里吵几句嘴可能还没什么事,可在陆仁那里嘛……这要是陆仁在一怒之下把你丫的送去了哪个荒岛上,让你去管荒岛上可怜的几号人可咋办?

再说得难听点,你在老曹的邺城或是献帝刘协的许昌好歹也还算是个京官,是京官就总有机会进身,可是去了陆仁的地盘……那又算是个啥哦?

总之,老曹是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这帮子吵得人心烦的家伙给搞定了,而老曹本人则是反反复复的看着那份夷州政令,一边想着自己这里可以借鉴多少,一边则是在心中暗暗的道:“陆仁,孤当初没能把你留下来,真是最大的损失啊!如果你真的能与孤同心合力,又何愁这天下不定?”

————————————————————

老曹是这样的反应,刘备和孙权那头的反应也差不了太多。这俩货都是老谋深算之人,也都是一世之枭雄,当然明白陆仁的这种考试其实是种什么样的好事。但是,他们也和老曹一样,有心想和陆仁一样玩考试,却根本就不能那样去做,只能是慢慢来,等到条件成熟之后再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借鉴。原因也很简单,刘备要借助荆襄地区士族的支持,孙权则是要依赖江东本土士族对他的支持,没有谁像陆仁的夷州那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士族阶层,可以放开手去做。

这些事的影响虽大,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有什么结果的,陆仁则是不管这些,仍旧在夷州这里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北方商道和对老曹的外交,仍然是赵雨在主理着,不停的在给夷州带来丰厚之极的收益;另外右北平那边,有个田畴在明里暗里的和陆仁保持联系,收益也不小;

三韩方面,张绣父子在完成了对吕宋地区的威慑与勘察之后,出于想避开老曹耳目的缘故,陆仁就让这对父子到三韩那边玩去了,主要的根据地则是在济州岛;

往东一点是倭岛地区,凌远一直在负责着对倭岛卑弥呼一族的支援与掌控,而且由于张绣父子调去了济州岛的缘故,凌远也得到了较好的支援效果;

泉州仍然是徐庶在主理坐镇,泉州一战之后的恢复和发展也十分迅速。有徐庶在泉州呆着,陆仁对孙权方面的威胁也能够放心不少;

广州方面是石韬在蹲点。石韬这个人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但这家伙在原有的历史上可是以非士家子弟的身份做到了郡守的人物,自身能力是不能小看的。或许打仗方面的事是差了点,但广州由于当时地理位置的原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战事,


状态提示:卷三 第二回 还算安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