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一百三十九回 作好准备

陆仁之前虽然决定这次到了吴郡就去拜访吴国母,但事情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去拜访吴国母的话,就不可避免的会和孙权碰上头,而孙权绝对是陆仁在这一时期最不愿意碰上的人之一。

考虑到这个问题,陆仁都想着干脆别去惹这个麻烦算了!反正对于吴国母,自己这里又不是真的就一定要去见,那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好。

带着这样的心思,陆仁接下来就没啥动静可言。码头上的船工们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陆仁却船舱顶层甲板的吊床上晒着太阳,在旁人看来,那可真是一副十足的有钱的大老板的那种悠闲的架势。

不过陆仁也不是就真的那么悠闲。旁人以为陆仁在睡觉哂太阳的时候,陆仁实际上是在用芯片与雪莉进行着通讯,了解一下夷州近期的情况。毕竟这都已经到了吴郡,接下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抵达夷州,而且陆仁这次回夷州是要去镇住局面,因此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情况,然后作好一些相应的准备就不会有错。

从陆仁上次离开夷州到现在,差不多又是一年的时间过去。而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夷州的变化不能说大,但也不怎么小。

这一年中夷州的人口数字急增,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相应的问题却也很明显。雪莉上次提及的外来人口过多,在消化吸收掉之前会使得局势不稳固然是主要问题之一,而在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男女比例有些失调。再说得准确点就是男少女多,按照雪莉那头最近清点出来的比例,男女之间的比例居然达到了3:7这样的数字。

但这也难怪。因为在那样的时代,青壮男丁就代表着诸候势力下的劳动力、财税、兵源,哪家诸候只要不是笨蛋的,会不把这青壮男丁这项资源给管得紧紧的?又哪里会轻易的允许这些重要的资源流动到别的地方去?说得不客气点,陆仁如果不是借着河北地区的战乱时局抢掠到了一些人口的话。恐怕他会连手都伸不出去。现在能抢到一些,已经该多念几声鸭米豆腐了。

另一方面,陆仁抢掠人口的主要目标地区是在河北,而河北地区的仗已经打了好些年。单是在官渡一役,袁绍就败家败掉了七、八万的河北青壮男丁,曹操杀起来也是手都不会软一下。冀州可得兵员三十万,那么按每户人家出一个壮丁去当兵来算。冀州的青壮男丁撑死也就四十来万,再按崔琰对曹操的劝谏,冀州的青壮男丁数字还要少上许多。

然后河北地区的仗又打了好几年,曹操要征兵,袁氏兄弟难道就不征了?这一减再减之下,青壮男丁又还能剩下多少?而家中失去了梁柱一般存在的青壮男丁,逃难的就只能是那些老幼妇嬬,这些老幼妇嬬自然就构成了夷州目前人口构成的主体。也就是说,夷州现在这种男比女少的人口结构,是属于时代必然性的产物。

不过夷州在接纳流民。青壮劳力没有能拉到多少,多数是半大的小子与半大的女生的同时,也不就真的是没什么好处可言。比如说这些半大的小子少女,在接受教育方面就接受得比较快,有那么三、五个月左右,就可以从学徒工转化成为熟练工。然后再过上一段时间,这些半大的小子或是少女成为成年人的时候,就可以成为夷州下一批的新鲜血液,补充到夷州的各个领域,进而使各个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

然后是外来人口方面的问题……这个外来指的是非汉裔的人口。从河北那头抢掠来的人口虽然也算是外来人口。但陆仁更愿意把他们归入汉裔、自家人之中。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陆仁这里一直没有放松过对闽越、交州,乃至南洋地区的人口掠夺。只不过由于硬件方面的限制,这一类的人口数字还不怎么多而已,也可以称为是当时夷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而陆仁有着愤青的心理。因此虽然是出于要强化自身实力的目的而不得不从各个地区去抢掠人口回来,但仍然打定了主意要把这些“化外之民”给“民族大融合”的融合掉,而想要把这些化外之民给融合掉,汉裔的人口基数当然不能少。所以陆仁才会把河北那头抢掠来的人口视为自家人。

有点扯偏了……还是先从闽越一带说起。话说夷州在建城之初,就经常会有小规模的船队越过海峡去往沿海一带,通过交易的方式从山越地区获取一些夷州所需求的物品。而山越部族众多。时不时的总会有一些部族斗争,然后就会有逃难的山越族民或逃难,或是成为战败后的奴隶而成为商品,接着就稀哩糊涂跟着这些小规模的船队来到了夷州,所以夷州从山越那里弄来的人口数量并不在少数。

到后来甚至有一些山越部族几乎是整个的一支部族来到夷州定居……这个事到要归功于孙权了,因为孙权为了稳固境内的局势,派兵打掉了山越部族可不在少数。诚然大多数的山越部族会依附孙权,但到死都不肯依附孙权的部族却也不会太少。而在失去了原有的土地之后,这些不愿依附孙权的部族就开始南迁,再听说有夷州这么个地方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搬了去。

山越说完了说交州。相比之下从交州方面弄来的人口相对少了点,主要是甘宁那时候在交州与南越那头开了个不大的口子,然后弄来了些人口。

但这里有一点却不得不提,就是交州地区在天下初乱时,中原地区有不少人跑到了交州避难,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九回 作好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