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一百七十二回 心事难平

陆兰,其原本的籍贯与姓氏早已无从知晓,当初还只是个孩童的时候与陆诚、陆信在一起相依为命,三个孩子靠着乞讨与做点偷鸡摸狗的事情才勉强的活了下来……当时正是东汉末年的初平至兴平年间,正是中原地区的诸候们为了抢地盘而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而在战乱的时局里面,所以像诚信兰这样的流民数不胜数。

甚至可以说他们三个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当时他们三个都还只是人小力弱的小屁孩,能在那样的时局之中活下来,没点运气的话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而接下来他们这三个小屁孩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意外的遇见了陆仁,并且被陆仁收留在了身边。

那一年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当时的陆兰还不满十岁。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足,瘦弱得和竹杆都没什么分别似的。可谁又能想得到就是这么个瘦如竹杆的小丫头,在将身上的尘土脏泥洗净之后,居然会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一转眼十余年过去,到如今的建安十年(公元205),陆兰已经长成了一个正值双十年华的妙龄少女……咳,对现代人来说二十岁是正值妙龄,不过对于那个女子十五岁就及芨成年的时代来说,陆兰已经算得上是老姑娘了。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或许正是因为陆兰没有过早的挽发为妇的缘故,今时今日的陆兰,在其身上仍有着一份少女的青涩之气。虽然由于年纪与阅历的增长,这份青涩之气已经在渐渐的消褪,但是胜在自然而然。或许这就好像一个苹果,过份的催熟虽然能让这个苹果很快的就由青变红,但味道终究会差上了许多;只有自然而然的成长,才能让这枚苹果有着其真正的味道。而此时的陆兰就好像是一枚正在由青转红、青红各有一半的苹果外的诱人。

要知道陆兰还有一个与当时的女子的不同之处,那就是陆兰追随了陆仁之后,绝对是受陆仁的“毒害”最深的一个女孩子。偏偏又有婉儿、蔡琰这样的女性在给陆兰竖立着榜样。所以陆兰的身上,既有着因为深受陆仁“毒害”而形成的有如现代少女般的机智灵动,又有着汉时传统女子的温柔稳重。

而这样的一个少女,放在了那样的时代。自然是格外的引人注目。更何况陆兰打小就是个美人胚子,十七、八岁初长成的时候单以相貌而论,仅仅是略逊于蔡琰、貂婵、甄宓那个级别的美女一筹而已。可如果再加上陆兰那独特的性格与气质,以及被陆仁“毒害”之后擅于对自身味道的那份把握,很多时候不见得就会输给那几位。

而好巧不巧的。之前陆兰因为孙尚香的那档子破事,不得已之下被陆仁派到了吴国母这里来充当一下人质,会与孙权碰上面自然也是难免的事。而建安十年的孙权才二十三岁,尽管不能算是什么好色之人,但只要是正常的男人,对美女,犹其是对出色的美女,又怎么会没有些爱幕之心?

总之,孙权是忘不了那天来吴国母这里向吴国母请安问好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

当时孙权还并不知道孙尚香居然偷偷的搭船跑去了夷州游玩,只知道孙尚香留了书信给吴国母。说自己出外游玩。因为这种事情对孙尚香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所以孙权也没怎么在意。

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孙权却忽然被吴国母给唤了去,告诉孙权说孙尚香是偷偷的跑去了夷州,当时就让孙权勃然大怒。夷州是陆仁的地盘,亦不在孙权的属领之内,再加上孙氏与陆氏之间本有旧仇,这要是孙尚香被陆仁给扣作了人质,麻烦那可就是没完没了的。

正是因为这样,孙权即便是听说陆仁派了人过来报知此事。而且在信中隐晦的说明派来的人有人质的意思,孙权仍然是愤怒不已。毕竟在孙权看来,他和陆仁的身份根本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那么陆仁派来的人又哪里能抵得上孙尚香?如果陆仁想对孙尚香有什么不利之举那是随随便便的事。而派来的人也肯定是陆仁可以随意就牺牲掉的死士。再说得简单点,孙权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个天大的亏本买卖。

只是当孙权很没好气的请吴国母把陆兰给叫出来,准备找陆兰撒一撒气的时候,一见到陆兰的面,孙权的火气当时就消散得无影无踪。孙权是吴候,又是在江南之地。要说美女见识得可绝对不在少数,但是像陆兰这样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简直就是极品一般的女孩子,孙权却还是头一次见识到。

也就是这一见之下,孙权到是相信了陆仁的诚意。陆兰自身的极品指数固然能说明一点问题,但陆兰与陆仁之间那种异常微妙的关系也有非常的重要。市井传闻说陆兰是陆仁的禁脔,孙权对此曾经份外的不屑,一直以为陆兰无非就是个狐狸精一般的娇媚女子。可是见过之后孙权才发现自己完完全全的想错了。

如此灵动却又不失稳重的女子,与娇媚这种词根本就靠不上什么边。而更要命的是市井传闻中虽然说陆兰是陆仁的禁脔,但吴国母却明明白白的告诉孙权说人家兰姑娘尚未出阁……其实意思就是在告诉孙权,陆兰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人家陆仁在信中已经说明了自家的苦衷,吴国母也了解自家闺女孙尚香的脾气,那么陆仁把陆兰派来当人质,其诚意已经足够的了。你孙权要是在这个时候说了什么过份的话,那可就说不过去了一点。

而对于孙权来说,别的那些到没怎么在意,唯独在听说陆兰还是黄花大闺女的时候,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回 心事难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