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二百八十四回 悄无声息

《天文七政论》,郑玄主要的著作之一。而郑玄作为当时举世闻名的经学大师,手里又怎么会没点货?

其实这《天文七政论》郑玄早些年前就已经写完了,在来到夷州被陆仁打了两针续命之后,郑玄又对《天文七政论》和其他的几本著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再对陆仁来说,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对当时的士子文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的东西,反过来郑玄这样的大儒,听说自己的著作可以大行于世,也自然是持以绝对支持的态度……这也算是文人阶层骨子里的一种追求?反正合作一下对双方而言都有好处,于是就一拍即合。

然后郑老爷子出于对治学的严谨,当然要来亲自监督一下产品的质量,陆仁也不会对郑老爷子作出什么过份的阻拦,那么郑老爷子会在这里出现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这些事对陆仁来说在心理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对刘晔和跟在陆仁身边一直没说过什么话的徐庶而言,所造成的心理影响那可就大了去了。这二位尚且如此,等到时候陆仁把这些书卖去曹刘孙三家的地盘上……因为事出突然,刘晔和徐庶都隐约的想到了点什么,但因为脑子有些晕晕呼呼的,却又令他们有些说不清楚。

————————————————————

时间已经是建安十二年的年末,而这时的孙刘双方因为突然冒出来了个夷州的原因,少不了要进行大量的情报收集与时局讨论。

且说这天孙权、周瑜、鲁肃在府中又商议了一番,至黄昏时周瑜、鲁肃才辞别出府。周、鲁二人缓步走下阶梯,门前早有孙权为二人准备下的大车。周瑜稍稍犹豫了一下,示意车夫自行回去,他想和鲁肃一起散散步。

走走聊聊,二人寻到了一间十分雅致酒楼。周瑜抬眼看了看这间酒楼觉得挺满意,便邀鲁肃入内要了间上等厢房,二人在房中对坐小饮,二人的侍从则在门外守护。

各自就坐,周瑜看看近处无人,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子敬兄,今日我还以为你会建言吴候下令封锁吴郡陆氏的商旅诸事。”

鲁肃略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思前想后,我不敢啊!今日的吴郡陆氏已远非当年恪守吴郡祖业的那个几近败落的陆氏子弟。公瑾你驻守柴桑,很多事不及我在吴郡这里摸得那么清楚,现在的吴郡陆氏商旅几乎遍布整个江东,诸如农桑粟粮、柴米油盐,几乎只要是能赚钱的民生之物他们就没有不涉足的。这几****草草的诂算了一下,可能陆氏手中掌控的江东百姓民生之物的流通约在三成左右,很可能还不止这个数。”

周瑜手中端着酒杯,顿在那里许久一动不动,两条俊美的长眉在眉心打了个结。

鲁肃接着道:“适才还有很多话我根本就不敢在吴候面前提起。别的我们先不去论他,只拿布帛一事来谈谈。据我所知夷州每年最少都会有两到三只大船队与吴郡陆氏买卖互市,随船而至的夷州上等布帛品质奇佳,但价钱却仅与江东土产的劣等布帛相当,寻常的百姓之家都能买用得起,且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公瑾你不知道,现在的吴郡周边郡县,民间的衣物布帛几乎全是夷州所产,土产的布帛要么就是其价至贱得不偿失,要么就是卖都卖不出去。我那族弟对我言及,吴郡一带有很多原本种麻养蚕、自织自卖为生的百姓已经不再自织,而是专心种麻抽丝,再将这些原麻、生丝转卖给陆氏换取成品布帛或钱粮糊口,而且这样下来生活反而比原先过得还要好。

“据说陆氏经商素以诚信待人,价格又公道,因此在百姓中的口碑极佳。我在知道这些事之后曾想过,如果真的请吴候下令封锁吴郡陆氏的商贸诸事,第一未必能对陆仁与夷州产生什么影响,第二……那么多的麻农蚕农,突然间手中的原麻生丝无处可卖,无异于断绝了他们的生路。百姓若无生路,势必会逼得他们作乱。曹操不日便会南下,江东大战在即,若生内乱则为败亡之道。”

这是陆仁和雪莉改良了织布机,陆仁又在夷州开办了真正意义的纺织厂的结果。

周瑜对商业上的事不太懂,只是觉得陆氏的商旅不能轻易去动,所以才在几天前与鲁肃碰面时表示反对过,但现在又觉得鲁肃说得可能有些过火:“行商取利乃下下之事,子敬却为何如此忧心?吴候下令封锁陆氏商务真的会引出那么大的事来?”

鲁肃必竟是商人出身,对这里面的事比较了解,便向周瑜分析道:“其实夷州并不是只与我江东有互市往来,与河北诸地一样有商贸之事。若我东吴与夷州断绝商路并封锁陆氏在东吴的商旅,夷州所需的原麻、生丝等物一样可以在河北诸地购得,因此对夷州无甚损伤。

“反观我东吴,却要花费大量的钱粮与气力去安抚那些因此断绝生路的百姓,此事非数年之功不得周全。大战在即,吴候根本就分不出精力去做这些事。要是这时再有贼人有心散布谣言,江东数郡必生大乱。”

周瑜的眉头越拧越紧,轻叹道:“子敬高见!论商贩之事,我远不及你清楚,但也隐隐约约的觉得不能如此,所以你我日前相谈时我会有所劝阻。”

鲁肃看了看周瑜,摇摇头道:“这些我们先不去论他,公瑾你可知道在吴郡这里,陆氏每年上缴的钱粮税赋有多少?”

“两成……不,三成左右?”

鲁肃摇摇头:“说出来怕你不信,甚至我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四回 悄无声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