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二十一章4黄光裕和国美电器
20世纪80年代,17岁的黄光裕与长其3岁的哥哥黄俊钦,一起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生意。一年后因不满当地人“轻易承诺疏于兑现”,辗转北京。半年后开始在北京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
黄氏兄弟初到北京时物色下珠市口的那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于是黄光裕卖起了电器。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在当时那种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黄光裕之所以采用“薄利多销”,并不是缘于某个商学院的教案指导,而是出于一种原始的生意人的精明,也是初期为了打开市场,不得不为的举动。
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了。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下了报纸中缝。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花费美元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与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珠市口100平方米的“国美电器店”早已发展为大型电器商城,同时,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财富精点
经过多年迅猛的全国扩张,现在的国美已经织就了一张疏而不漏的“零售大网”。黄光裕创造了传奇帝国,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和借鉴他独有的经商手法,为自己铺设一条经商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