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一直等待着辽东方面的消息,因为甄五臣的常胜军所带来的情报,能够证实他对隐宗的猜测。
当亲兵小声提醒之时,他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军议,因为赵文瑄和张宪带来的消息也同样重要。
后辽的毁约,对大焱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整个战局的走向会更加不利,使得胜利的天平再度倾斜,大焱想要取得胜利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
即便在太祖太宗时期,大焱军事最为强盛的状态之下,同时面对三四个国家的侵略,也足以让人焦头烂额,更何况大焱刚刚结束北伐,国内物资空虚贫乏不说,还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天灾。
张宪非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对北地战况也了然于胸,赵文瑄毕竟不满二十,虽然有着王子的身份,但还是知情识趣地将汇报工作交给了专业人士。
张宪早已准备妥当,便将所有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诸军将领一听,也是心头忧虑重重。
他们早先还对这次北伐有些信心,但现在却是震惊之余,还感到淡淡的绝望。
想要凭借大焱一国之力,抵抗西夏蒙古女真和大辽,疯子才会觉得有可能成功。
综合各国军力,虽然后辽最弱,但由于与大辽结盟,又是百多年来的老对手,后辽对大焱的情况知根知底。
而西夏人战斗力保存得相当完整,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争的失利。
女真虽然在上京一战之中大败而归,甚至伤筋动骨,但金国女真人从来不以人数多寡来衡量胜负,他们的铁骑保存下来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至于蒙古,这个部族彼时很弱小,前番曾经跟大焱结盟,攻打辽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足见他们的强悍,如今他们得到了能够摆脱后辽掌控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而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实力不知,却又有着隐宗的主力在替他们运筹帷幄。
根据张宪的情报,绣衣指使军在大定府已经开始往蒙古部族的方向渗透。
最新传递回来的军报称,蒙古部族已经收服了回鹘残部,以及西北方向曾经河湟吐蕃的部分部族军队,想必这就是蒙古部族补充兵力的最主要源头了。
无论回鹘还是吐蕃,他们都是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他们全民皆兵,而且战马不仅仅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还是他们的作战工具,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这些人就如同党项人和羌族人一样,乃至于跟女真人也一样,都是马背上成长起来,并以死在马背上为最终荣耀的部族。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也难怪这些将领们会沉默不语,久久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
因为到了这个程度,很多人心里已经涌现出了失败的预感,人都说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大焱要面对四个敌人!
“这等样的情况,局势已经相当不利,分兵无异于找死,以我之见,还是集中兵力,退守长城各处隘口吧...”
刘延庆的战略得到了王禀等人的一致同意,汉民族自打有长城以来,长城就是最为固若金汤的壁垒,是防御异族入侵最坚不可摧的防线。
如今他们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如果还要四处分兵,非但无法逐个击破,还要被斩手去脚,无异于将自己的力量主动送到敌人嘴里。
虽然刘延庆等人一直没有太大的建树,在上次北伐也是借了青壮派的春风,但不得不说,此时他们提出的战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而且要退守长城,也就意味着要从大定府撤退,要放弃燕云的一些地方,这也同样需要极大的魄力。
然而苏牧心里却认为,刘延庆等人的想法并没有错,但面对四个人,还要选择防守,能不能守住另说,单说防守是极其长期和需要极大补给的事情,国内能否支撑得住长期防御战争的补给消耗才是重点。
隐宗能够提出这样的策略,能够将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分明就是要将大焱彻底分掉,他们会止步于长城?
无论是女真、蒙古还是党项,对大辽都有着不可遗忘的国仇,然而隐宗却能够他们不计前嫌,接纳大辽加入联盟,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隐宗此次是志在必得。
因为就算他们不招纳辽国加入,他们凭借地理和兵力上的优势,也同样能够打垮大焱和辽国,只不过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这也足见他们想要毁去大焱的迫切心情,在这样的情势下,再坚守的话便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
苏牧作为主帅,确实有着影响决策的能力,但并不能乾纲独断,仍旧要尊重其他将领以及监军们的意思。
太祖将这一套压制武将的官制发明出来,并延续了百余年,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眼下苏牧掌控着绝大部分的大焱军兵力,如果他临阵倒戈,大焱不需要别人来攻伐,就会落入苏牧的手里了。
所以诸如刘光世和杨可世等人的几千兵马,他能够坚持己见,我行我素,但在大战略上,他根本无法做到随意指挥,他必须说服其他人才能够达到自己的军事意图目的。
但苏牧并没有说服其他人,而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既然大家要守,那么就守吧,但有一点,不能守长城,长城雄关是最后的壁垒,在此之前,大定府就是他们的阵地,就算要守,也要先守大定府!
大定府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平稳和经营,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将大定府当成第一防守线,无法守住了在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