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7章 范仲淹(三首)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真宗时进士。仁宗时曾与韩琦同拒西夏。在参知政事(副宰相)任上提出过改革政治的措施。死后谥文正。他能以边塞风光入词,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有《范文正公全集》。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黯乡魂,追旅思3。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这句描写斜阳照山、秋波连天。

2这两句是说夕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无情的)芳草。

3黯(an暗):形容心情的忧郁。旅思(si四),指客中的情思。这两句说浓重的乡思使美景为之黯然失色。往事的追忆引起了羁旅的愁怀。

4以上两句说,每天晚上只有回乡的好梦才能使自己睡得安稳。

【简说】

碧云、黄叶、翠烟,是运用色泽来渲染夕阳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这里秋景的动人适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

有人认为这首诗主要是“丽语”、“柔情”,但也有人提出其中有寄托,如张惠言就说:“此去国之情”。黄蓼园更提出以芳草喻小人的说法,则未免牵强。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四面边声连角起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羌管悠悠霜满地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

【注释】

1塞(sai赛)下:指边地的关口。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衡阳雁:指南归之雁。湖南衡阳县南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名回雁峰,相传雁到此不再飞,遇春就北回。柳宗元《春日过衡州》诗亦说:“正见峰头回雁时。”两句说边地孤城秋天的景色与江南不同,只见雁儿不停地向衡阳那个方向飞去。

2边声:边地的角声、马鸣声等等。角:古时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本细末大。见《宋书·乐志》。古代军中以吹角来表示昏晓。这句说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3嶂: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长烟:这里指暮霭。两句说这个孤城处在重达的山峰环抱之中,当夕阳西下、暮霭四至时,城门就关上了。

4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等追击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回。见《后汉书·窦融传》。未勒,没有(战胜敌人)刻石纪功。两句说举起洒杯,想到离家万里,至今功名未就,不能早作归计。

5羌管:羌笛。“羌”是西北少数民族。悠悠,形容笛声悠扬。

6两句说身在孤城,夜里不能入睡,所想的是:为了守边而长期离家,致使将军头白,征夫泪下。

【简说】

这是作者防守边地的生活经历的概括。先写雁去秋来的边地风光,是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千山重迭,孤城深闭,笔调极其雄放。接着自恨功业末成,发出怀乡的叹息,并以低沉的调子作结。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指出,欧阳修称这首词是“穷塞主之词”。还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1。夜寂静、寒声碎2。真珠帘卷玉楼空3,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4。愁肠已断无由5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6,谙7尽孤眠滋味。都来8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1香砌:砌是台阶,因上有落花,所以称为香砌。这句是说黄叶纷纷飘到有落花的台阶上面。

2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细碎的声音。

3真珠帘、玉楼:形容楼阁的华美。真珠,即珍珠。全句是说帘卷楼空,人去无踪。

4练:素色的绸。三句是说月光皎洁,年年今夜都是这样,但两人却一直是相隔千里,不得会面。

5无由:无从。

6敧(yi以):通“倚”,倾斜的样子。全句说灯油将尽,灯光忽明忽暗,人斜靠在枕上,不能入睡。

7谙(an安):熟悉。

8都来:即算来。王闿运说:“‘都来’即‘算来’也。因此处宜平,故用‘都’字。”(《湘绮楼词选》)

【简说】

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能情景两到。上片主要写景,而情也寓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状态提示:第7章 范仲淹(三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