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续没有想到,父亲公孙瓒等来了孟益的大军,就在两个人商量如何扫灭叛军和那些乌桓大人之时,居然等来了一封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书信。
这封书信是幽州牧刘虞派出十几名亲随给他们发过来的,竟然要求孟益和公孙瓒两个人暂停和乌丸人的冲突,并让那十几名亲随对孟益和公孙瓒的调兵进行监督。
幽州牧刘虞是什么人,公孙续在这一段时间里面结合着后世的一些历史,他对刘虞也是有了一些了解。
刘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担任过光禄勋,父亲担任过丹阳太守,都是高官,据说他们家还是东海恭王刘强(刘秀的长子,做过太子)的后人。
绝对算得上是皇族了,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眼中,刘虞的出身也好,身份也罢,比大耳贼刘备那是名正言顺了很多。
刘虞早年便被举为孝廉,后来担任幽州刺史,和北戎(乌丸、鲜卑等族)打过交道,外交、政治手段颇为高明,把幽州最棘手的民族矛盾处理得很好。
中平元年(实际上把中平元年称为光和七年更为合理),张角的黄巾军造反,冀州的安平、甘陵两地最先响应,刘虞在危难时刻被授为甘陵相(甘陵就是清河),安抚当地百姓,肃清黄巾余党,小有政绩,被升为宗正。
在张纯和丘力居等人作乱之后,朝廷立刻就想到了曾经在幽州有过丰富外交能力的刘虞,于是在这个时候,朝廷把刘虞调到了幽州,并让个刘虞担任了幽州牧。
刘虞抵达幽州后,应该正逢公孙瓒大破叛军,他想借着军事胜利向叛军提出和平条件,也就是,只要乌丸交出汉人张纯,和平就能到来。
在这个时候,无论朝廷里面的重臣也好,还是能臣也罢,他们都不想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和北戎那边重新开启战事。
大汉王朝这段时间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能够和平地解决幽州这边和北戎人的争端,哪怕是汉朝付出一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刘虞必须要让孟益和公孙瓒两个人暂停和乌丸人的冲突。
刘虞的想法是按照高层的意愿来的,这个时候天下不稳,如果再和乌丸鲜卑那边发生剧烈的冲突,对于大汉朝来讲绝对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作乱的主要人是张纯,丘立居无非就是一个从犯,把张纯从乌丸人手中要回来,不但显示出来了大汉朝的天威浩荡,更是显露出来大汉朝的实力。
至于把丘立居放回给乌丸那边,更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丘立居是最早叛变投降汉朝的乌桓大人,乌丸那边的乌桓人对于接受丘立居相当难,丘立居想要在乌丸那边立足,就会和难林以及其他几个大部族产生利益纠葛。
经常和乌丸人打交道的刘虞心中有数,把丘立居放回去,乌丸那边哪怕是有进攻大汉朝的想法,也会因为丘立居的回归而推迟一段时间。
幽州这边地广人稀,对乌丸方面用怀柔的政策,再加上孟益大军和公孙瓒大军的军事威压,甚至能够招抚很多乌丸人。
乌丸人能骑善射,是天生的骑兵坯子,哪怕只教化出来个一万,或者五千个骑兵,对于大汉朝绝对是一桩大喜事。
一旦达到了这个目的,对于危危可及的大汉朝绝对是来了一支强心剂,能够让大汉朝多苟延残喘上一段时间。
公孙续看到,不但父亲公孙瓒对刘虞提出来的要求不满,就是孟益对于刘虞的要求也是愤愤不平。
两个人虽然没有在接到刘虞指令以后做出来大不敬的动作,但是,在回到各自营帐之后,大部分将领都已经听说了,公孙瓒和孟益两个人都一通摔东西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公孙瓒和孟益两个人和刘虞不同,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辽西人,辽西可以说是乌丸南袭大汉的必经之路。
最近这些年,汉朝动荡,北戎的乌桓人,鲜卑人经常性的南侵,抢掠辽西辽东这边百姓的财产,牲口,更是从辽西辽东这边抓走了无数壮丁做奴隶。
张纯叛乱以后,从右北平一直到辽西乃至辽东都不得安生,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有无数的百姓被乌桓人抓到了北戎。
公孙瓒和孟益可以说是拼了老命,才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却是被人拱手相让,甚至他们辛辛苦苦的胜利果实还会被他人所摘取。
在公孙瓒和孟益的心中,刘虞这厮无非就是一个书生,一心想要招抚那些为被教化的乌丸人。
可是,真要是能够按照刘虞所想招抚得了,那幽州至于十一郡有半数以上都成为了乌丸人的跑马场,让他们每年冬天的时候过来打草谷。
刘虞的那种想法简单而幼稚,乌丸人哪怕是答应下来了刘虞的请求,回过头来翻脸不认人,到时候刘虞能拿这些乌丸人有什么办法。
真要是走到了那一步,哪怕是孟益和公孙瓒两个人也无法掌控好这边的局面,甚至从渔阳郡一直到右北平这些地方全部会成为乌丸人的版图。
可是,刘虞的命令已经传达到他们的手中,他们如果不听从刘虞的话继续行动,那就是违抗上命,更会被扣上不遵圣旨的大帽子。
和北戎那边讲和这种事情本就是朝廷的意思,真要是他们不遵从命令一意孤行,到时候遭罪的可就是他们了。
公孙瓒和孟益两个人一筹莫展,他们召集起来手下的所有谋事一同商讨这件事情,可是,他们这些人研讨了整整一下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