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广狭二义:
(一)广义之真言宗,泛指自印度传入西藏、中国、日本之密宗。(参阅‘密宗’4477)
(二)狭义之真言宗,特指流传于日本之密宗。为日本八宗之一。以‘即事而真’、‘三密加持’为主要法门。又称真言陀罗尼宗、真言密宗、秘密宗、曼荼罗宗、瑜伽宗、陀罗尼宗、三摩地宗。以重视念诵真言(即咒语),故称真言宗。开祖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相对于最澄所传之天台密宗(即台密)而言,又称东密。其法统由教祖大日如来(即摩诃毗卢遮那)传金刚萨埵(二祖)、龙猛(三祖)、龙智(四祖)、金刚智(五祖)、不空(六祖)、惠果(七祖)、空海(八祖),称为付法八祖。其根本圣典为大日经(善无畏译)、金刚顶经(不空译),称为两部大经。另又依准苏悉地经、瑜只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大日经疏等经轨与论释。此外,空海自撰之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辨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亦极为重要。其教义大纲系讲说六大(体)、四曼(相)、三密(用)等三大圆融,建立两部曼荼罗,而以‘即身成佛’为其主旨。自空海极力弘传,依据显密二教判与十住心而建立横竖二判之纯密教,以表示胜于其他诸宗,密宗虽衰于印度、中国,却于西藏、日本永传不坠。
延历二十三年(804),空海入唐,师事惠果,大同元年(806)返国,以时机相应,受朝野归仰。自来日僧入唐请回经籍者虽有所谓入唐八家,然得七祖之嫡传、化风之盛,则无出空海之右者,故以之为付法第八祖,并被尊为日本真言宗开祖。弘仁七年(816),于高野山创设金刚峰寺。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赐予东寺(即教王护国寺),遂与金刚峰寺同为此宗之根本道场。门人甚多,以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十人最为杰出,或媲美为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与此等门人大扬宗风,而予平安时代社会各阶层以极深之影响。然于空海寂后百年顷,事相之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即于真雅之下有源仁,源仁之下有益信、圣宝二哲。益信之后,经数代至宽朝时,其门流称广泽流;圣宝之后,经数代至仁海时,其门流称小野流。二者复各分六流,合称野泽十二流,其后更生三十六流、七十余流。
广泽流以益信为开祖,以嵯峨之遍照寺为中心道场,宇多天皇对益信备极敬仰,昌泰二年(899)归依、落发、受具足戒,延喜元年(901)灌顶传法而成法皇,置其僧房于花园(御室)之仁和寺,自此,仁和寺即成广泽流之根本道场。至宽助时,广泽流大别分出六派,称广泽六流:(一)仁和寺御流,由觉法法亲王开出,住持皆由皇子出家之法亲王担任,此即日本皇族寺院门迹制度之嚆矢。(二)保寿院流,由永严开出。(三)西院流,由信证开出。(四)华藏院流,由圣慧法亲王开出。(五)忍辱山流,由宽遍开出。(六)传法院流,由觉鍐开出。
小野流以圣宝为开祖,圣宝尝习三论、法相、华严,尤精三论,以东大寺东南院为根本道场,专弘三论,同时又倾慕修验道之祖役小角之行迹而于山中修行,故后世称之为修验道之中兴人物。于其师真雅示寂后,从真然受密法灌顶,又从源仁受东密之奥密,声誉与益信齐。宽平九年(897),其所建之醍醐寺被列为官寺,而与广泽流之仁和寺并峙。圣宝之下,先后传观贤、淳祐、元杲、仁海,为小野流之极盛期,仁海与广泽流之宽朝,号称东密二大重镇。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门下出义范、范俊、明算。义范之下传胜觉,范俊之下传严觉,由此二人各出三流,成为小野六流:(一)三宝院流,由定海开出。(二)理性院流,由圣觉开出。(三)金刚院流,由圣贤开出。(四)劝修寺流,由宽信开出。(五)随心院流,由增俊开出。(六)安祥寺流,由宗意开出。
开出广泽传法院流之觉鍐,于天承元年(1131)登高野山,创建大传法院,并兼任金刚峰寺座主,其时为平安末期。高野山与东寺向来主张‘大日如来本地法身说’,觉鍐则针对高野山之说而提倡‘自性加持身说’。由是两派乃告分裂,高野山派称为古义真言宗,觉鍐及其拥护者则称为新义真言宗。其后觉鍐由于高野山徒之忌,于保延六年(1140)移至和歌山县之根来,奠立新义派之基础。觉鍐之下有兼海、证印,兼海之后有赖瑜,亦主张‘加持说’,并受报恩院流贤深之付法,开出中性院流,至圣宪时,集加持说之大成,确立新义派之基础。根来遭毁后,专誉、玄宥各住大和长谷寺、京都智积院,各建法幢,开创丰山(长谷寺)、智山(智积院)二派。至于高野山,则有宥快、长觉等固持‘本地说’,其后传长誉、快全、成雄、仟遍、印融等。至江户时代,慧光、昙寂、道空、弘道等人辈出,致力融合新古二说,至后丰山之法住而集大成。
日本真言宗自根本之小野、广泽二流开始,虽衍生众多流派,然中世以来仅大别为新义、古义二派,江户时代,古义派多属高野山,新义派则隶属智山、丰山二山。明治五年(1872)设立教部省,初以高野山为古义派之总本山,以智、丰二山为新义派之总本山,由二派三山之住职轮流出任真言宗管长,未久以东寺得古义总本山之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