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夏天是最闷热的,热到什么程度?记者做过实验,把量程90摄氏度的温度计放在路面上,两个小时后就爆了。

这种大热天,天不亮都闷热地让人无法喘息。

张民耷拉着一双人字拖,向桥墩下走去。武汉被长江和汉江分成三大块,桥梁很多,河水到了桥墩这里,有的被拦住,有的流速更快,就产生了漩涡和回流,本地人称作“回水”。

武汉江河湖泊众多,大人常常叮嘱孩子不要下水游泳,同时还会特意嘱咐一句,要忍不住真去了,也千万别去回水。

因为回水区非常废线,水流方向捉摸不定,你永远不知道平静的水面下是什么。

有可能是漩涡,人进了漩涡,那水流就会拖着你的脚,急急往下拽。

武汉的长江段和汉江段每年都要发生很多次事故,大多是孩子。有的孩子侥幸从漩涡里挣脱出来了,上岸一看,脚脖子上都有一圈红紫的淤血,好像被水里什么东西使劲拽过一样。

除了漩涡,还有“空斗”。很多人都以为江水都差不多,其实不是。同一块水面,可能下去几米十几米,水的密度就突然发生了变化。

有时候你在江面上踩水,突然感觉脚下一空,好像陷进一个大漏斗里,这就是空斗。空斗下面的密度比上面的低,人一旦陷进去,就很难游出来。

前几年长江宜昌河段发现过一个水下古村,就是两个搞水下摄影的潜水员陷进了空斗。

两个潜水员本来潜得好好地,突然发现自己下沉的速度骤然变快,于是开始丢身上的铅坠子。铅坠子一丢,人就轻了,潜水员就是这么上浮的。但很快他们意识到这样也上不去,人还是在往下沉

年纪大一点的大概四十多岁,经验很丰富,他立马知道这是陷入了空斗,于是示意年轻的跟着他。

他们好像被关进了一个看不见的水流电梯里,没多久就沉到了水底。一个不知被淹没在水下多少年的古村出现在他们眼前。

年纪大的潜水员也不游了,反正周围的水流一点浮力都没有,游也游不动。他索性用手抠着古村的铺路石板和断壁残垣,在古村里爬行。年轻的有样学样,也跟在他后面爬了起来。

就在氧气所剩无几时,他们爬出了古村,顿时感觉身上一轻。年纪大的知道已经出了空斗,立马开始上浮,两个人后来都捡回了一条命。

因为这个发现,后来宜昌还搞了一次水下考古,发现水下的古村竟然是个八卦形状,古村的上方就是个巨大的空斗。说来也怪,只要离开村子范围,江水立刻恢复正常,谁也说不清为什么。

有专家说因为古村里的建筑繁多,水流情况复杂,但水里的古村多了去了,比如千岛湖底下就有个,那里的怎么没有空斗?这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文献里也记载过类似的事情,说是古代有条神秘的河流叫弱水。弱水究竟是在哪里,史学家和地理学家还有争论。据说鹅毛到了弱水里都无法浮起来,很可能弱水下面就充满危险的“空斗”。

所以,回水又被称为“鬼水”。

不过这回水也不是一无是处,回水多的地方,江底的营养物质都被搅拌起来。小鱼虾就靠这些东西为生,很快它们又会引来大鱼。

游泳的人害怕回水,但是渔民张民喜欢回水。

每天深夜,他都在桥墩旁边下四角网。南方地区比较流行这种渔网,四根坚韧的竹片网骨撑起一张大网,倒挂在一根大毛竹上,形状像一把倒提的伞。晚上是鱼觅食的时间,把四角网下在桥墩附近,第二天捞起来,就有渔获。

网鱼是靠天吃饭,有时候一晚上只能网到几条小杂鱼,喂猫都嫌刺多。可运气一来,挡都挡不住。张民曾网到一条长江鲥鱼。鲥鱼的鳞下都是鱼油,只需要撒上点姜丝清蒸,口感就无比肥美鲜嫩,他网到的那条鲥鱼看起来更是不太一般。

张民不懂其中的门门道道,但他认出是条鲥鱼,而且是条不一般的鲥鱼。他把其他小杂鱼扔回水里,小心将这条鲥鱼收进鱼篓,直奔一个地方——江城最隐秘也最公道的河珍交易场所。

那天,张民拿到的钱比前三年赚的还多。女儿快中考了,这笔钱够她读个好高中。从此,张民对收网充满了期待。

张民最先看到的是弯弯的网柄,整根大毛竹都弯成一张弓,像压弯了枝头的稻穗,饱满又谦虚。张民呸一声吐了烟头,他还没遇过这么大的东西。

张民听过不少老渔民说过长江里的大东西。小一点的有江猪、白夹、绿甲鱼和猪婆龙。江猪是江豚,白夹是白鳍豚,猪婆龙是扬子鳄,绿甲鱼武汉话叫绿脚鱼,是一种珍稀的大王八。还有大鱼,腊子、象子、黄排,现在叫中华鲟、白鲟和胭脂鱼,都是保护动物,要真打上来了可够他喝一壶的。要不是这些,就是大鱼了,像鲶鱼,熊鱼,鳡鱼之类,越大越好。

张民又是兴奋又是忐忑,吃力地提着大毛竹,一点点往上拉。天还蒙蒙亮,张民看到网里那个暗色的长条形东西一点点出水。

天上突然打了个旱天雷,一阵电光闪过,照亮了网里的东西。

是个人!

张民惊叫一声,撒了手。渔网噗通一声掉进水里,还没沉到底,他又手忙脚乱地拉起网来。

那个人再次一点点浮出水面,面朝下卧着,张民听说浮尸是女的面朝上,男的面朝下,是上游漂下来的死人,还是不小心被吸进回水的


状态提示:第1章 引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