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无敌强兵>第970章 四个师援军

日军45联队在四门加农炮掩护下开始朝着西山镇撤离,若松平治很清楚四门加农炮只能够拦截住装甲部队一时,想要对抗中国装甲部队,单单依靠这四门加农炮是不可能的。

葛海峰是眼睁睁看着鬼子兵撤回到西山镇,但是随着日军四门加农炮开始撤离后,葛海峰又不能继续追击。

因为小鬼子在道路上布满了反坦克地雷,这个时候让坦克部队展开攻击,肯定是要蒙受巨大损失。

此次第一突击群出击是没有取得任何战绩,反而还损失了几辆坦克装甲车,这让葛海峰懊恼不已。

不过这是因为日军有四门加农炮,这四门加农炮威力很强,装甲部队受阻也是预料之中。

随着葛海峰第一突击群开始加强到58师防御内,日军想要从鸡公垴以及八角山这里突围计划是不得不停止下来。而此时步兵第一旅已经开始对大老山和狗头山展开了攻击,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激战。

大老山和狗头山是两座规模不大的山,彼此之间距离一千三百米左右,呈东西向,其中狗头山距离西山镇镇内更是不足七百米,这两个高地是西山镇外围制高点,而狗头山这里更是日军重炮兵第六旅团旅团部所在。

日军重炮兵第六旅团目前下辖重炮兵第十,第13,第14,15联队,野战攻城重炮兵第二大队,独立山炮兵第11联队,其中第十,第13,第14联队装备二十四门榴弹炮,第15联队下辖二十门加农炮,野战攻城重炮兵第二大队下辖四门加农炮,独立山炮兵第11联队下辖是十二门75山炮。

重炮兵第十联队和独立山炮兵第11联队在永修县遭遇过警卫营埋伏,目前重炮兵第十联队只有十八门榴弹炮,独立野战炮兵第11联队也只有六门75山炮,但日军火炮数量依然是占据压倒性优势。

牛岛满和澄田赉四郎经过商议后,野战攻城重炮兵第二大队是直接配属给45联队作战,而重炮兵第十联队,第13联队则是支援45联队作战。

澄田赉四郎重炮兵第六旅团部在狗头山成立,重炮兵第14联队,第15联队四十八门榴弹炮全部部署在狗头山上,同时36旅团23联队第一大队,以及配属重炮兵第六旅团独立步兵大队共同守备狗头山。

独立山炮兵第11联队配属23联队第二大队驻守在大老山,而23联队部以及23联队第三大队,36旅团部驻守在西山镇,牛岛满和澄田赉四郎是集中一半兵力突围,另外一半兵力则是用来守备。

但是日军这一百余门重炮,是可以互相支援作战,无论哪里遇到攻击,这些重炮都能够迅速进行炮击。

步兵第一旅副旅长秦显亮带着新二团以及旅部直属高射炮营,侦察连,警卫连一起来到狗头山的,这里也是最先发起进攻的地方,但是这次步兵第一旅攻击很不顺利,鬼子兵们抵抗超出中国部队预料之外。

步兵第一旅侦察连率先向狗头山前进准备侦察,但是侦察连上百名官兵还没有来得及靠近狗头山,便遭到了日军重炮射击。

日军足足有八门榴弹炮开始向侦察连进行压制射击,一颗颗榴弹开始落在地面上爆炸。

像这种大口径火炮杀伤半径都是有数十米,威力很大,侦察连还没有靠近狗头山,就付出十多人伤亡代价。

好在侦察连都是老兵,他们懂得如何在火炮打击下生存,如果是新兵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新一师部队新兵数量是有不少,但按照孙卫国要求,像侦察部队,警卫部队都是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老兵。

后面查看情况的秦显亮看到这个情况后,他立即命令侦察连部队撤回来,同时他马上与炮兵指挥官梁泽瑞取得联系,请求炮兵部队协助作战。

三月二十五日上午十点半,中国炮兵部队开始对狗头山以及大老山进行炮击。

但是很快日军部队便开始进行反击,在双方炮击十分钟后,日军航空兵部队赶到战场,随即日军轰炸机投入到作战中。

中国炮兵部队以损失十五门75山炮代价收场,而他们不过是击毁日军六门榴弹炮。

双方火炮数量相差十几门,口径更是有着很大差距,更何况小鬼子有飞机助战,进行炮战是很不合理做法。

孙卫国随即叫停了炮兵部队与日军炮兵进行炮击做法,他召集炮兵军官开会,商讨对付日军炮兵办法。

同时攻击部队开始对狗头山以及大老山进行试探性攻击,查看日军守备情况。

驻守南昌部队围困住日军36旅团的消息开始传开,一时间所有人视线都被吸引到南昌西山镇。

第六师团是造成南京大屠杀主要凶手,早在徐州会战的时候,第五战区就想要集中部队解决第六师团,以雪南京之耻辱。

但是第六师团部队战斗力强悍,中国部队当时调集两三个集团军,硬是没把第六师团给围住。

现在南昌只有五个师的部队就围住了第六师团一个旅团,这样消息对于中国方面来说,简直是天大好消息。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得到消息后,司令长官薛岳是没有任何犹豫,他直接把在靖安县作战的第八军抽调到西山镇作战,同时薛岳在请示军委会后,他给第三战区第32集团军部队发电,薛岳要求32集团军至少要抽调两个师部队向南昌急行军,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务必要赶到南昌西山镇。

对于西山镇作战,薛岳是经过慎重考虑,他任命俞济时为前线总指挥,统一指挥第74军,第八军,98师,


状态提示:第970章 四个师援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