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陷阵三国>第567章 再议结盟

鲁肃有些无奈道:“高顺势大,唯有孙刘联合,方能抵御,然都督一心就在西川,在下人微言轻,劝不动他!”

诸葛亮笑道:“大夫若真与亮之见略同,此事便成了一半,大夫乃是公瑾荐于破虏,其定知大夫之才,周瑜至今留在南郡,只因其性情高傲,既然夺了南郡,自然是要顺势进川,又恐我主先得益州之地,故此执意不肯退兵,然以公瑾之智,早已知晓其中厉害,使其退兵,只需大夫出一言而已!”

鲁肃抱拳问道:“愿闻高见!”

诸葛亮没有回答鲁肃的问题,继续言道:“以亮看来,东吴之中,纵能观全局、挥斥方略者,先生为最;公瑾之长,在于运筹帷幄、临阵指挥,以大夫之见,若孙刘联合,如何抵挡高顺?”

鲁肃眉头微蹙,略加思索,方才答道:“在下愚见,如今已成划江而治之势,若高顺来攻,自然要以长江为险,皇叔守荆州,我主守东吴,相辅相成,高顺取荆州,则从扬州出兵,以乱其后,高顺若攻扬州而进东吴,则皇叔出荆州之兵据南阳以图中原,如此高顺首尾难顾,再待良机!”

诸葛亮微微点头,鲁肃的思维的确很符合现在的局势,但鲁肃却缺少周瑜的侵略性,凡事先求稳,再图进,长此下去,没有丝毫长进,反而高顺实力不断扩张,双方的差距自然也就越来越大,最终还是成全了高顺!

“大夫之言,乃是守成之计,纵无大险,亦无寸功,以亮看来,东吴历三世而治江东,早已兵马齐备,粮草充足,我主在荆州,民心早附,与其等高顺来攻,祸及州郡,何不主动出击,共图中原?”

鲁肃吃了一惊,没想到诸葛亮会这么大胆,现在大家都想着高顺不来攻已经是万事大吉了,居然还去主动招惹人家,岂不是引火烧身?

“愿闻先生之策!”虽然有些惊疑不定,但鲁肃知道诸葛亮断然不会信口开河,以荆州现在的实力,要是敢和高顺开战,那他东吴又有什么害怕的,所以他还是想听诸葛亮的计划!

诸葛亮从容言道:“高顺起于行伍之间,却能据幽州而吞袁绍,又灭曹操平定西凉者,乃仗天时也,属下文武皆为一时俊杰,刘璋偏安一隅,暗弱无能,实则形成三分之势,然高顺独大,又无后顾之忧,自会挥兵南下,欲阻其兵,唯有孙刘齐心,我主出襄阳以夺南阳,以此为依进而北上豫州、兖州,吴候可从扬州发兵,取寿春而取扬州、兖州东部,如此中原可定;高顺若有力抵挡,则以中原为据,你我共同进退,相互为掎角之势,只等时机成熟,吴候北上得冀州,我主西进取司隶,高顺纵有人才无数,数州之力,也难以相顾也!”

诸葛亮说完,便静静的继续饮酒,等着鲁肃的回音,江面上忽然起了一阵风,小船微微晃动着,似乎在为诸葛亮的谋划而击节赞赏!

这一番宏伟蓝图,连鲁肃都心动不已,诸葛亮的计策并非孙刘各自为战,而是先出兵占据中原,让双方的兵力能够连接起来,再共进退,互补有无,逐渐消耗高顺的实力,等时机成熟,各取一块地盘,河北有冀州和幽州,西进则有司隶和凉州,共分高顺现有的地盘,至于以后的事,诸葛亮没有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要是能消灭了高顺,便看各自的实力了,谁都明白:没有永恒的盟友!

“先生之策,足见高明,只是说服公瑾之事,先生方才说一言可定,却不知如何去说?”鲁肃也被诸葛亮的计划说的心动了,终究是要联合抵挡高顺的,被动防守,让战火烧到自己的地盘上,还不如主动出击,先让高顺分兵抵挡呢!

诸葛亮言道:“此事不难,周都督既已有退兵之意,大夫回到秣陵之后,便以方才亮之言打动吴候,吴候若还有乃父兄之志,自会应允,扬州之战,非周都督不能胜任,自会传令掉他,周都督也就顺势而为了!”

鲁肃豁然开朗,对诸葛亮更是佩服,抱拳道:“还是先生高明,在下一心想着劝回公瑾,却不知给他退身之路,真是愚钝了!”

诸葛亮笑道:“大夫之智,在于朝堂之上,非人情世故也!吴候器重大夫多时,此番进言,万望用心,促成联合大计,万不可再有二意,否则大事去矣!”

鲁肃脸上一阵尴尬,他当然知道诸葛亮是指周瑜暗中偷袭南郡之事,当时高顺水军未成,并未渡江,要是真的让高顺拿下荆州,高顺水路并进,顺江而下,东吴此时早已战火连天了!

“其中利害,想必公瑾也已知晓,断然不会再有此事,先生尽管放心!”鲁肃有些底气不足的打着保票!

诸葛亮倒也不以为意,只要周瑜去了扬州,与高顺对敌,自然也就不会再分心南郡之事,东吴其他人,诸葛亮便可从容应付,一旦东吴变卦,乘机再夺回南郡,也不是什么难事!

关于益州的事,二人再也未提,真要是和高顺开战了,孙刘谁也不敢再分兵进入西川,那里地形险要,道路偏远,兵马难行,一旦用兵,一年半载肯定无法拿下,所以这块肥肉,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留在了最后争夺,眼前最主要的还是要赶走高顺这头猛虎!

“再有一月,便是中秋,亮便以此为限,等候佳音,若周都督能北上扬州,荆州水军也将西进汉水以取新野,秋日乃是杀伐之际,还望大夫从中周旋!”

再次畅饮三杯,诸葛亮与鲁肃约定出兵之日,二人心愿达成,再无顾虑,开始享用烤


状态提示:第567章 再议结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