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陷阵三国>第74章 龙城三策

卫觊见高顺态度谦逊,也起身向高顺行礼,换了一个语气言道:“明公能从谏如流,可见为民之心,在下便献拙了!”他整理一下思绪言道:“九章之律,自古所传,断定刑罪,然因所涉巨细,官吏不能通晓,此乃大患所处者也!”

“伯儒兄所言甚是!”荀彧闻言也表示赞同:“高祖命人重设《九章律》以治国家,然今律令不严,致使民有怨愤,乱由此生也!”

卫觊点头答道:“欲使律法清明,明公可置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各郡县具知,以法治民,成就大业!”

高顺听得心中一阵触动,看来这个卫觊是有备而来,而且他的这番建议可谓一针见血,正是针对当下情形提出来的,虽说是治州之法,放在整个国家也是通用的。

以卫觊的行为看来,是毛遂自荐了,汉末士族阀门都自恃身份,各诸侯想要笼络人才,还需要派人去请,甚至亲自去请,没想到还有个送上门的,而且刚见面便展示自己的实力,可见诚意非小!

“文若,卫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刑律之事,即日起着手准备!”高顺心中盘算,当下也安排荀彧将这件事重视起来,只要州内的冤假错案减少,民风清正,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好处!

“开源尚需节流,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明公若不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也!”卫觊倒是准备的十分充分,见高顺接连采纳两个意见,也十分高兴,又道:“汉之礼仪,必有金玉、八珍等物,然则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当今之务,宜州郡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哈哈,先生良言相劝,顺怎敢妄自菲薄?”高顺闻言大笑,指着书房里简单的摆设言道:“公视吾之摆设,可为奢俭之节乎?”

卫觊闻言抱拳言道:“明公之风,在下于并州几日,已有所知,此策乃长久之计耳!”

“好!”高顺点头微笑,想起李商隐的那首诗,不禁吟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后面的实在想不起来,只好当成四句诗了!

“好一句成由勤俭败由奢!”卫觊听得也是一声赞叹:“明公之才,在下早有耳闻,今亲眼所见,名不虚传矣!”

“过奖过奖!”高顺连连答礼,一副谦虚谨慎的样子!

卫觊与高顺的第一次会面,提出三大治理并州的建议,成为高顺军团发展的坚实后盾,各诸侯稍有眼光的无不效仿,此次会面被人称为“龙城三策”!

想起刘备三顾茅庐才有隆中对,让刘备一飞冲天,这个卫觊居然自己跑上门来献言献策,让高顺不禁有种人格魅力爆发的满足感!

“吾虽为河东之人,然知并州并无矿产,不知大人置盐铁官吏,以何处为所?”赞叹之后,卫觊又问了一个高顺实质性的问题!

“铁矿冶炼自然是在五原郡!”高顺随口答道:“至于盐地,尚在探索之中!”

后代的包头是中国著名的钢铁城市之一,包钢也是闻名天下,高顺虽然没有具体了解,但地理知识也懂得一点,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背的,不过产盐的地方他还真不知道山西哪里有,有水才有盐,山西出了汾水比较著名之外,他还真不知道哪里有!

“在下世居河东,知有一处盛产斗盐,名曰盐池,此处深可数停,贮水连天,不知明公可有意否?”卫觊在打动高顺之后,道出了此行最重要的目的,目光深邃的看着高顺!

“河东?”高顺本来十分高兴,但一旁的郭嘉却警惕的问道:“莫非先生之意,欲令河东重置于并州?”

河东本为并州管辖,后来设立司隶,乃中央直属,便将河东划入了司隶境内,卫觊此时让高顺管理属于河东的盐池,高顺就必须要拿到河东的管理权。

虽然河东水草鲜美,土地肥沃,但也临近西凉,现在的河东,不仅有董卓的军队,也有白波贼在,可不是好啃的骨头,即使卫觊再给高顺抛出了一个盐池的诱惑!

“正是!”卫觊倒也不饶弯子,抱拳说道:“河东虽为富庶之地,然有西凉军为患,又有白波贼肆虐,百姓早已不堪,在下知明公曾独败白波贼,擒杀贼首,贼人闻之无不丧胆,故前来冒昧献策!”

“卫家虽为河东大户,然伯儒兄并非河东太守,焉能越俎代庖?”田丰倒是问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要是河东太守不同意,卫觊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下此行,正是与太守王邑再三商议而为!”卫觊胸有成竹的答道:“王文都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又心向朝廷,早就痛恨董贼,欲平内乱,然力有不足,今天下无主,知高大人乃当时英雄,故托在下前来以为说客!”

原来这才是卫觊口中所说的迁至并州的意思,并不是将其家族迁徙而来,而是要让并州的管辖扩大,来保护他的家族利益,这个逆向思维倒是连荀彧都未曾料到的!

“先说说盐池的情况吧!”高顺皱眉听了半天,并未决策,反而问起了盐池的问题!

“盐池处于河东蒲坂,此处池水宽广,淤泥籍水,盐根籍泥,根如苍玉,纠叠渭起,惟日曝结板,水面生花,可堕板成盐,其形皓皓方正,故曰斗盐。”卫觊娓娓道来,将盐池的好处详细说明,临末又加了一句:“此处水草鲜美,又盛产羊群,乃前朝苏武曾经牧羊之地,皮毛可为裘皮,医者言其肉能暖中补虚、五劳七伤,亦可为生财


状态提示:第74章 龙城三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