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重生南北灭隋唐>172.第172章 似乎忘记了什么

当王勇和程虎说话的时候,王泽已经乘船到了青州北部的海边,因为三齐之地突然出现的变故,他总觉得有些内心不安的感觉,经过一番思虑后王泽最终还是没有能去南陈帮着陈茜撑场面。

不过为了显示对南陈特别是对陈茜的重视和支持,王泽特意派出了自己颇为倚重的济州岛郡守樊文仲代替自己出使南朝,不过等到三齐这边安定下来王泽还是要再跑一趟南陈的。

因为樊文仲从未出使过他国,过去被王泽招揽到手下前也只是在齐州做文吏,出身比较低微,为了不使南朝君臣看轻樊文仲,增加樊文仲出使的分量,王泽又将原本准备派往胶州港增援的苍狼营偏将军张航也派了过去。

张航这次率领着近五千人马,一路上还要负责樊文仲的安全,和两人一起出发的还有曲六郎麾下的水军都尉阚乐,他率领着王泽特意为他加强的以二十艘三千石海鲨级战船为主力的分舰队随同樊文仲和张航一同行动。

之前为了防御新罗水军的侵袭,阚乐一直被派驻在毗邻新罗的对马岛镇守,这次因为杜盛和顾斌既要守护东海各岛的海域安全还要参与稍后姜川、郑魁主持的针对倭国伊予岛(四国岛)的战事,老大曲六郎又去了镇海、库页岛和鲸岛巡视暂时走不开。

于是王泽便将一直在对马岛无所事事的阚乐调来参与这次行动,而原来对马岛的防守任务就交给了新进提拔起来的水军校尉阳飞虎了。

哦对了,如今的对马岛已经不叫这个原来的名字了,因为王泽不喜欢这个名字,因此数日前对马岛也被王泽趁机会改成了海安岛;因为对马岛的主岛实际上是被一条狭窄的海峡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中间是完全断开的,因此这个岛屿实际上是两个岛屿的集合体。

对于王泽这次因故不能亲自去南陈吴琼表示非常遗憾,不过既然王泽如今派出自己手下这么多得力手下前去给陈茜撑场面也算是对得起他了,毕竟三齐之地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再让王泽去南陈就是难为人家了。

另外王泽在送别吴琼的时候,承诺等三齐变故平息之后还是要再去南陈的,这样吴琼回到建康起码也能够给陈茜和侯安都、吴明彻等人交差了,带着些微的遗憾和满足吴琼上了船和樊文仲、张航、阚乐一同返回了依然纷乱无比的建康城。

送走了樊文仲等人后王泽也是立刻带着何亮、糜柯、褚宏航、程虎等人出发了,不过王泽却不是跟他们一起行动的。

因为如今东海局势飘忽不定,百济、新罗等国关系迷离,为了保证东海各处拥有足够的兵力威慑百济、新罗,这一次王泽返回三齐没有再带杜盛、顾彬等人麾下的水军,只是带着糜柯麾下的几艘战船而已,而且王泽这一次并不准备在胶州港登陆,所以和何亮并不是一条航线。

而何亮虽然也带着大部船队返回三齐,不过他的船队上装载的程虎是王泽派出见王勇送信的,剩下的褚宏航所部全是准备去接管胶州港防务的褚宏航所部五千余人,自从沈三水离开胶州港前去支援胶州城后,以致胶州港的防务如今全是靠着岳海潮率领的水军士带着一部分民兵兵负责的。

如今王勇占领下的三齐之地可以说是正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本来因为斛律协、慕容怦数十万大军从济州、济北郡的威胁,导致齐东各州郡驻扎的军队就已经很少了。

现在齐东各州郡仅有的军队又被独孤永业在胶州城拖住了大半,如果这时候有豪强响应北齐大军趁机起事的话,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三齐腹地就要被搅成一锅粥。

其他的州郡还好说目前都有了城墙保护起码可以据城而守,但是胶州港就不一样了,这个新建设的城市目前还有一面城墙没有建好,但是城内又存贮着大量的米粮、兵器,一旦被起事的豪强趁机攻下胶州港,实力就会急剧增加,这是王泽不能容忍的。

虽说岳海潮麾下的水军实力也不错,但是因为水军士兵们向来的战斗训练偏重于水上,只有在水面上水军士兵的战斗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是让他们上岸去和步军作战那可就是为难他们了。

褚宏航作为王泽麾下的第一猛将,虽然谋略方面一般般,但是用来包围胶州港及其周边地区倒也是足够了。

王泽是乘船从秦津经济州岛做了补给之后直接航向成山港的,这次除了王泽乘坐的五千石级别的鲸鲨级战船外,另外两艘战船都是三千石级别的海鲨战船,指挥这三艘战船的正是糜氏家族出身的糜柯。

当初东海郁洲岛(今连云港)的糜氏族长足足送了一百多族人青壮投到了王泽的麾下,其中包括糜氏族长的幼子和一名侄儿,但是王泽这里的众人中最看重的不是糜氏族长的幼子糜臧也不是族长的侄儿糜杰,而是这个糜氏家族普通族人出身的汉子。

之前糜柯被分派到杜盛麾下水军所部担任一名舰长一直在济州岛驻守,后来在萧瑜袭击济州岛的战争中,因为凭借着过去常年在海上拼搏的劲头糜柯指挥着自己的战船接连打沉两艘萧瑜水军战船,并且最后还俘获了几艘萧瑜的中型海船受到了杜盛的赏识。

战后杜盛便向王泽推荐了糜柯,而王泽见糜柯才能确实也不错,便提拔他做了个水军果尉统领,如今他麾下率领的三艘战船便是王泽如今乘坐的战船。这一次王泽便准备直接绕过长岛海域,一直到青州北部滨海的淄水入海口登岸。


状态提示:172.第172章 似乎忘记了什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