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我是阿斗>第二十一章 大汉版圆桌会议

每当遇到一些一个人难以决断的事情,阁臣们就会在内阁的议事大厅召开小朝会,也即内阁会议,由几位阁臣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或投票决定一些重要的选择。

而这样的内阁会议,几乎每天都会召开一次,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现在帝国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很多事情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处理章程,内阁需要不断制定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

与此相对的是,未央宫的东厢就冷清得多了,刘厚一个人就占据了一个偌大的东厢,每天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过来汇报工作。

更何况,很多时候刘厚也不在东厢,而是跑到西厢参加内阁会议。在天上出现奇特云彩的这一天,刘厚再一次和几位内阁大臣,坐在内阁会议厅中央的一张圆桌边上,开会商讨着事情,这是大汉版的圆桌会议,同样是刘厚的手笔。

大汉历来的传统是尊卑有别,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像这种议政的会议,一向是地位最高者高坐于上首,其余人分列两侧,按照各人地位的尊卑程度,排列下去。

但是刘厚偏说这样的坐法不利于各人畅所欲言,要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给大家,让大家可以忘记尊卑,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心理话说出来。

于是,他让人用金丝楠木打造了一张大大的圆桌,还有明清时期那种太师椅款式的椅子,然后让所有的内阁大臣围坐在这张圆桌边上。太师椅坐得很舒服,冬天加上软垫就更舒服,可以使各位阁臣放松身心,有利于他们出谋划策。

阁臣们本不赞同这种圆桌会议,不过又拗不过刘厚,后来还是诸葛亮给了个说辞,成功解开了各位阁臣的心中的疙瘩。诸葛亮说,使用圆桌看起来好像没有尊卑之分,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分主位和次位,除了看桌子外,还要看房间的环境。一般来说,面对房间大门口的位置就是主位。这是因为,尊者总是有权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的。

如果有人从门口进来,那么,坐在面对大门口位置的人就能第一时间看见进来人的情况,从而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例如,假如进来的是刺客,坐在主位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刺客,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作出反应,逃避风险。除了邓芝外,其他人都对诸葛亮的这番解释很认同,他们都同意将面对大门口的位置设为主位,并默认为是皇帝的宝座。

邓芝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认为,皇帝一向都是面南而坐的,他还举了些例子,如:《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等等。

而西厢房因为在未央宫的西边,所以,门是开在东边的,如果皇帝要坐在面朝门口的位置,就等于是坐西朝东,这样一来,就是于礼不合。

论到智谋,诸葛亮无出其右者,但是,论到对儒家典籍的精通,对古礼的执着程度,还是邓芝更厉害。其实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皇帝面南而坐的典故,只是,大家对这件事没那么在意与执着而已。

既然邓芝提出了他的意见,大家不得不针对这个意见进行了一番讨论和表决。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既然礼制上有这样的要求,在不是很为难的情况下,倒也不妨遵循一番,省得以后会引起他人非议。

于是,内阁很快就通过决议,对内阁议事厅进行改造与装修。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将开在西方的门堵上,改为在南边开一个门。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坐北朝南了。

只不过这样一来,等于强行改变了西厢房的布局,使得议事厅的南边突兀地出现了一条小走廊,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刘厚对他们这番折腾更是感到哭笑不得。

议事厅的格局改造完后,诸葛亮又在北边墙壁的中央挂上在一副中堂书画,使得这个位置作为主位的特点更加突出。

虽然在这个位置上的太师椅和其他人的太师椅是一个样子的,但是,自此之后,除了刘厚以外,谁也不敢再坐这个位置了。就算刘厚没有出席会议,诸葛亮也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而是在这个位置的左边一个位置上坐下。

古人以左为尊,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历史时期是以右为尊的,例如清朝和元朝。而东汉时期,恰好以左为尊的时期,所以,诸葛亮要坐在皇帝的左边,表示他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其他人,也按照这个原则,依次选择位置坐下。所以,虽然是一个圆桌会议,但是,很显然,大汉版的圆桌会议和亚瑟王的圆桌骑士很不相同。

这一天,内阁大臣们商议的事情是西蜀某地连续三年发生干旱,因道路崎岖难行,救灾粮食难以运输,地方官员请求朝廷给予支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蜀地区山峦连绵,地势高抬,飞鸟难越,进山之路多是曲折难行的羊肠小道,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这些地方运输粮食完全无法靠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人力扛背。”邓芝感叹地道。

“这种人力运输成本最是昂贵,芝估计,运一袋米粮进山,运粮人自己就要吃掉半袋,这还是因为运输路线不算太长的结果,如果运输线再长一点,消耗更大,甚至运进去的粮还不够运粮人在路上吃的。”邓芝继续道。

“这件事少不得要着落到军队身上了。目前,云梦泽的剿抚已经结束,国内已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大汉版圆桌会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