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衡州,清兵突袭,盘金铃正在城外建英慈院和天庙,民人蜂拥而去,万人相集,杂乱无章。”
“现在……光是广西教民,就已组起这万人之势,齐齐整整,我们这一国,怕不有十数万人北上!若不是你们这几日都在我这旋磨,我还真怀疑是你们把教民拉了起来。”
段宏时看向翼鸣、徐灵胎和道音,目光中既有沉重,也有迷茫,甚至还有一丝畏惧。三人对视一眼,再看看江面情形,想想段宏时所说的一国情形,心中也升起一股畏惧。自己所生创出来的教会,居然会爆发出这般超乎想象的力量,这力量是不是能掌控得住,对这一国,对未来会有什么影响,他们心中都没了底,自然会觉畏惧。
道音嘀咕道:“盘大姑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众人下意识地都要点头,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深思。
段宏时悠悠叹气,心道不止有天主教,还有寻常民人。盘大姑牵动人心至此,天主教吸聚人心如斯,令人骇异。工商士绅不过一成,九成都是寻常民人。民心散乱时不足为虑,而聚一时却能撼动时势根基。一国不容二主,鬼神之事不能夺世俗,若是抛开人情,抛开私心,盘金铃……最好是死。
翼鸣暗道,瞧这动静,盘大姑完全就是不圣而圣,她若是活着回来,真会应了段老头的话,这天主教有了现世圣姑,那就成白莲邪教。以此而论,盘大姑是不能再活着了。可叹啊,段老头说得对,她真如神女下凡,以身赎世人之罪。
徐灵胎想的前半段跟翼鸣差不多,后半段却拐到了另一方向,让他既兴奋又惭愧,自责连连……
薛雪的思绪习惯性地飘到了朝堂上,他嘴角闪起一丝冷笑,居庙堂诸公,怕是有不少人都盼着盘大姑最好死掉吧,这样他们就能鼓噪而起,踩着民心的肩膀,高举北伐大旗,由此而谋它***之利了。
段宏时似乎也想全了,他沉声道:“你们最好赶紧去北面,将教民好好劝抚住。此番形势,要助皇帝牢牢握好。不管之后情事如何发展,你们这天主教,最好不要影响今上的决断,否则这天主教的未来,老夫不堪言……”
翼鸣和徐灵胎等人正色相拜,匆匆而去。
再看一眼目光投向南面的薛雪,段宏时道:“老夫亲去南面坐镇,你代老夫去北面。盘金铃一事,已非一人一教之事,而是我一国临变的关口!能不能过得这道关,我们能做的,就是帮着他,看好各路恶因!”
黄埔无涯宫置政厅,李肆虽然不在,但每旬内阁会议依旧会举行,诸事决议后,再送李肆处评定。这一旬例会已过,今日是临时召开的会议,主旨自然是李肆发给枢密院的四道谕令。
“火器禁例里已加了持枪执照列入军役备选的条目,为之后的军役改制留下接口。”
置政厅里一直沉默,刘兴纯转移话题,却没成功。
静寂依旧,他终于忍不住道:“诸位相爷,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咱们可非前朝阁臣,袖手不理实务,只一张嘴定天下事。就着自己手头所掌政务,就事论事,评定官家这北伐之举到底可不可而已!”
众人都有些不自然地嗯咳出声,刘兴纯这话说中了他们的心事。大家居高位也有些时日了,开始有了丝审度天下的气度。自然不会毛毛躁躁。而北伐之事关系到国运,意义颇为重大。李肆发谕给枢密院,内中就含着让他们议定,而不是乾纲独断的用意,这让他们都觉得开口艰难,一言定鼎的滋味真的好受?个中人才知。
范晋和萧胜对视一眼,终于代表军方先开口了。范晋道:“就枢密院来说,本心自是想着北伐,但准备远远不足。大军集结、物资调度都还没完全启动,官家的谕令,从纸面落到实处,编组为三路大军,最快也要两个月时间,而且用兵极限还只限于川陕、湖广和江南三地。”
萧胜道:“东南施世骠还是处麻烦,北伐不止是陆军之事,海军也要大动。但海军还没完全从交趾撤出,南洋事又存在隐患,难以全力周应北伐。”
总结而言,军方认为,李肆的北伐令,怎么也得到明年上半年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李朱绶道:“军政两方有没有北伐之力,这自然要汇总实情,报给官家。但官家更想知道的是,国内各方,对北伐此事的态度吧。”
说到态度,范晋和萧胜又很有默契地皱起了眉毛。他们跟李肆深有默契,早已清楚既定国策,现在可绝不是北伐的时机。但基于武人天性,以及下属熊熊请战之心,他们又满心盼着北伐。要知道,英华大军已经一年多没怎么大动了。之前交趾之战,调动近半陆海军,结果也只是场实弹演习。深究下去,武人待遇,这一年多都没什么大的提升,跟正搞得如火如荼的文官队伍相比,往日的优越感正在逐步消减。
枢密院两位知政纠结,中书省两位中丞却很决然,不能北伐!虽然有一些行业跳着脚地想将业务开遍整个华夏,恨不得满清之地马上就变为治下国土。但工商总会整体却是坚决反对北伐,他们在交趾刚投了金山银海,效益还没显出来。去收了满清之地,空出的机会留给了谁?
绝不是他们!而是之前满清治下的那些豪商,特别是两淮盐商,他们一卷,再把更北面的晋商招来,这国可就成了他们的国了。两淮盐商跟晋商,再加满清其他豪商,财力绝对胜过现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