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兵主>第三章 巨商甄逸 土匪典韦

第三章第三章

晃晃悠悠的,已经是公元178年,大汉灵帝光和1年。

整个山村在这三年里变化巨大,首先就是耕地的畜生,原本只有大黄这一头耕牛,现如今却有数十头身强体壮的麋鹿代替。这些麋鹿乃是刘渊这三年来在林中所捕捉的猎物,经过刘渊的驯服,已经和家畜无异,能帮人耕地种田,推磨拉车。至于颍川怎么会有麋鹿,这便不是刘渊所能了解的了——他只是考古学家,而非动物学家。

其次,刘渊效仿袁隆平,耗时两年,硬是杂交出比较优质的麦种,虽然比水稻之父差之远矣,却也远远高出这个时代的作物产量水平,亩产能达到近二十石。

其三,造水车,开水渠,将村外的小河拦腰截断,从村前引过,以作护城河,又在村外野地开挖水库蓄水,以备不时之需。

其四便是房屋建筑。刘渊打猎时在不远处的深山里发现了一处露天煤矿之后便起了心思,教村里的小子们筑窑烧砖,把整个村子都推翻重建,现在每家每户都住上了红砖瓦房,直乐得村正王老爷子嘴角胡子直翘,整天笑呵呵的合不拢嘴。

刘渊又以土法烧制水泥,筑起三丈高、一丈宽的围墙,将村口给堵了起来,只留下一道进出的大门,对乡亲们的解释是防止野物进村袭击人畜,其实是刘渊心中不安于几年后的黄巾起义,生怕乱民冲进村子,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遗憾——要知道,颍川可是黄巾起义爆发最猛烈的地区之一。

其五,有了煤矿,自然能改进铸铁之法了。村里本就有一处小型铁矿,以作打造农具、厨具之用,刘渊会同村里老铁匠李老汉,以土法炼钢,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终于造出了百炼精钢,如今整个村子的农具、厨具俱都是精钢所造。李老汉时常感叹,此事要是被外界知晓了,定然大呼暴殄天物——如今世上,百炼精钢少之又少,每年仅仅那么点产量也都被士族瓜分,军队都只能用普通铁器。

刘渊又找来几个对炼钢打铁有兴趣的小子,从艺与李老汉,学习打造各种器具。最重要的,还是李老汉那一手打造兵器的绝活。李老汉是个蹶子,原是军队御用的大匠,不料在一次征战鲜卑的战役中被偷了营,砍断了一条腿,不得不告老还乡。刘渊知晓后,不得不感叹一句“家有一老,便是一宝啊”。

于是要求李老汉多造兵器储存起来,李老汉连连相问,刘渊只是敷衍,不可能据实相告‘乱世将临,早作准备’吧?那还不被当成疯子?

如此,整个小村才渐渐安稳下来,并且由于年少者慢慢长成,又没有因为村里贫穷而外出寻生计,所以小村渐渐变得繁荣起来。

近半年来,刘渊又寻些闲暇,将村里的少年都组织起来,加以训练,传授被他简化了许多的无名战技,并将上古练兵之术学以致用,不过半年时间,百余人的少年们就已经初现峥嵘,个个能以一当十,上山猎虎都不在话下。又传下太极拳于村中老弱,用以养生,现如今,丰衣足食之后,老人妇女们个个打起了太极,俱都身体康健,满面红光。

如今的小村,只要一说起刘渊,谁不竖起大拇指赞一个?刘母更是以此为荣,忒是骄傲。

眼看家乡越来越好,刘渊也起了离家游历的心思。

虽说父母在不远行,可是时间不等人,距离乱世只有五年不到,若不早早出去做些准备,到时候悔之晚矣。所以在征得刘母同意之后,刘渊便准备起来。

首先是兵器。

大汉已经腐朽不堪,虽然还未到黄巾起义,然而此时却已经盗贼遍地了。各个小山头,只要占些风水,必然有蚁贼掩藏,专门打劫过往行人客商,除非世家大户,有家兵保护,否则不但财物尽失,还要丢掉性命。

其次便是衣食住行所需要的财帛。刘渊早年得到那三颗夜明珠早已有了打算,不能随便用度,何况那东西太惹眼,拿出来招人眼红,图惹麻烦,幸好村里各家以前都有些铜钱,李老汉还给了刘渊一块金饼,却是当兵之时留下的军饷。倒解决了游历所需的盘缠。

最后便是马镫马鞍了。

刘渊此次远行,自然不会只靠一双腿,所以决定带上大黄,于是便需要铸造鞍镫物事。刚好李老汉擅于此道,只花了两天,便用精钢、虎皮等,量身铸造了一副上好的‘牛鞍’与马镫。至于兵器,却是早就打造完毕。

一切准备妥当,刘渊又逗留了三天,专门陪着母亲,又与百余少年交代好,武艺坚决不能荒废,一定要天天坚持,不得懈怠。少年们早把刘渊当成了头领,自然是言听计从,何况练武有益自身,这些少年都是吃过多年苦的人,知晓其中利害。

终于到了离开的时候了,不论多么不舍,为了以后,刘渊也不得不离开他敬爱的母亲,离开乡亲们,离开伙伴,离开这片养育他十一年的土地。

和诸人挥泪洒别之后,刘渊骑了大黄,又将双马镫收起来——他可不想自己以后的优势现在就泄露出去,便一路摇晃着,往山路上行去。

整整行了半天,才上了官道,见到人烟。

一路上行人指指点点,俱是惊奇大黄之神骏,刘渊之雄健。此时的大黄,肩高十三尺,长一丈半,毛皮光滑如水,犄角噌亮如霜,眼眸清幽如泉,端的骏奇非常。

九尺高的刘渊端坐在大黄背上,斜里挂着一杆黝黑发亮,长一丈五,碗口粗细的大铁枪,配着那雄壮的身躯


状态提示:第三章 巨商甄逸 土匪典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