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这是华夏最古老的九个州,没有哪个州比这些州更古老了。
光这些州的名称已经古老到可以不朽,可惜的是,这些最古老的名称被后来更新奇的名称所取代,这是传统的缺失,还是文化的沦陷,现在已经没有人解释的清楚了。
说到这里就有疑问了,为什么黄帝铸鼎那么费劲,而大禹铸鼎这么省力呢?
这和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有关系。
黄帝追求的是神仙的生活,他的终极目标是可以长生不老甚至让自己的生命达到永恒。
而大禹追求的是人类的生活,他只是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留在人世间做一些实事。
所以,大禹没有用鼎去炼什么金丹,大禹的九鼎象征着王权,没有赋予任何仙神的味道,
“神州九鼎”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王权。
.
“‘神州九鼎’在度过攸攸的岁月长河后来在人间消失了,其后,鼎渐渐变得平凡起来,王公贵族莫不铸造,而且贪大求洋,一味追求更重、更高,却缺乏内在精神。再后来,连民间的一些工匠也开始造鼎。流传下来的全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鼎,只能看一看,连药都熬不成,这不能不说是鼎的一种无奈,也是鼎的一种悲哀。”“童子天师”喟然而叹。
“鼎乃镇国之器,朕一定要制止民间铸鼎。”赵佶皱起眉头说道。
“神鼎可以炼制金丹,让修道者成仙;王鼎可以保证政权的稳定、江山的长治久安;药鼎可以熬制药丸,治病救人,拯救天下苍生;普通的鼎成为墓葬的陪葬品将来等待出土成为文物供人研究和收藏;还有一些外表华丽的鼎只能称之为‘工艺品’,也就能卖几个钱了。”
“那么,朕现在铸的九鼎算是什么鼎?”
“童子天师”的目光扫了一眼案子上九只黄澄澄的鼎,“这九只鼎虽然只是样品,不过,单从品相上来看,只怕属于样子货,最多算是‘工艺品’吧。”
赵佶拂然不悦,“林灵素竟敢欺朕,花了朕这么多钱,替朕铸九只如此不堪的鼎!”
“现在还不能说林道友就是欺君,毕竟鼎尚未成形,何来欺骗?真正的鼎并不在外表的华丽,而在于鼎内涵的神奇。”
“依天师所见,朕铸九鼎会是什么结果?”
“这要看鼎的造化了。”
“此话怎讲?”
“也就是说要看陛下的造化了。”
“你这不是废话吗!你看朕是什么造化?”
“鼎随人,人随鼎。”
“朕是天子,如果鼎随人,朕铸的一定就是帝鼎,这毋庸置疑。”
“帝鼎也可能会变成普通的工艺品。”
“天师的意思是朕铸鼎纯粹多此一举了?”
“童子天师”转移了话题,“陛下可知《黄帝九鼎神丹经》吗?”
“朕刚才听天师言过。”赵佶答道。
“童子天师”沉思片刻,似是自言自语,“九鼎由神鼎走向王权,再由王权走向平凡,这期间的变化,跟人们的思想有关系。其实真正对鼎认知高的、了解深刻的还是那些求道者,或者称之为求仙者,因为鼎最早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炼制金丹助人成仙的。”
“此话怎讲?”
“敢问陛下为什么要铸鼎?铸鼎的目的何在?陛下是打算成仙呢,还是打算巩固江山社稷呢?”
“这个嘛……,朕想俩者兼得。”
“如果陛下不修行、不求道,铸鼎何用?”“童子天师”目光如一泓清水,望着赵佶。
赵佶顿时心头一颤,默默念了一句,“朕不求道,铸鼎何用?”
蔡京插了一句,“听说‘正一教’祖天师曾经铸鼎成丹,不知道可不可以借鉴一二。”
“童子天师”一脸的为难,“铸鼎事关本教的核心机密,只怕贫道无能为力。”
“朕铸九鼎目的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百姓,难道天师这点小忙也不肯助朕了吗?”赵佶郑重其事的说道。
“童子天师”又为难了好一阵,才勉强说道:“也许,本教的祖天师的故事能够帮助陛下。”
“请天师不吝赐教。”赵佶越来越上道了。
.
龙虎山成为道教祖庭,成为“正一教”的发祥地,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的功劳,那个人就是张道陵。
张道陵,东汉时沛县人,他是汉室三杰张良的后裔。他幼而修道,长而通玄,炼成金丹,名列仙班,成为天界四大天师之首。
张道陵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道教——“正一道”。
“正一道”就是“正一教”。
“正一教”的道诫是:“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功、成神、成仙。
从这句话里边还隐含着修行的三个层次,普通的只能“成功”,高级的才能“成神”,最顶尖的才能“成仙”。
这个“仙”是指“大罗金仙”的意思。
仅管道教的祖师是老子,思想是老庄,可真正让道成为一个教的确实和张道陵的功劳密不可分。
是张道陵正式创立了“正一道”,信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
因为入门弟子必须交纳五斗米才能成为信徒,“正一道”又被称为“五斗米道”。
“纳米”按时下的说法相当于是“交学费”。
后来,有一些好事者据此刻意地进行了毁损,说“五斗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