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水浒之月>245.五子封侯

张衡,是“正一教”的第二代天师,道中尊为“正一嗣师”。

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见,只有寥寥数笔,不过,仍可以精致地勾勒出他的生平。

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是说他有真才实学,名声在外。

精修至道,不与世接。——甘于寂寞,不落红尘。

汉帝闻其有道,欲征为黄门侍郎,辞而不就。——自重身份,不屑为官。

袭教后,居阳平山以经箓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传身教,传播大道。

言约理明,闻者有感。——口才好,特能感动人。

从以上不难看出,张衡的一生都在潜心修道,这种人要成不了仙,真是说不过去了,据说他是在汉灵帝时期得道成仙的。

汉灵帝,刘宏,大汉的第二十三代皇帝。

提起汉灵帝,这家伙典型一个昏君代表人物,大汉的末代皇帝虽然是汉献帝刘协,可真正让大汉灭亡的却是桓灵,那个“灵”就是指汉灵帝。

史界对汉灵帝的评价非常低,基本上可以用“荒淫无耻”四个字给概括了。

为什么要提起汉灵帝呢,因为,在他之后,中国进入了三国时代,而“正一教”的第三代掌教天师,就生活在那个时期。

三国时代……其实是一个相当黑暗的时代,军阀混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话说,张衡既将仙去,临行前,把儿子张鲁叫过来象自己老子嘱咐自己一样嘱咐了张鲁几句。

张衡是这么说的,“汝祖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诚敬忠孝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国,非孝无以事亲。”

“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国,非孝无以事亲。”——大哉斯言,敢为天下听!

道家让人修行,除了修心养性、修神成仙之外,其实,其主旨是让人诚敬忠孝为本,这非常附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象和尚,一出家了就六亲不认,有伤天和、灭绝人伦,啧啧!

要说还是当道士好,老婆孩子什么都不耽误,搞好了还有机会成仙,嘿嘿!

.

“正一教”的第三代掌教天师名叫张鲁,道中尊称其为“系天师”。

张鲁在三国算是一位名人。

虽然没有曹操、孙权、刘备那么有名,不过得看在什么地方。那三个人是全国有名,可在四川,说实话,刘备还不如张鲁有名呢。

当时四川的最高行政长官是老刘家的人——皇亲国戚——“益州牧”刘璋。

由于张道陵在四川传道,老张家在四川相当有势力和影响力,刘璋是一位脑子有点转筋的官僚。

他看出来如果任由“五斗米道”在四川发展下去,以后自己这个“益州牧”可能会被架空,老张家将尾大不掉,为了防患于未然,刘璋毅然决定把张家赶出四川。

当时张家的势力主要在巴郡,赶人可不是送客这么简单,刘璋动用了军队,不但杀掉张鲁的老母亲,还差一点把他们一家人全杀掉,可惜让最关键的一个人给逃掉了,那个人就是张鲁。

张鲁被赶出了巴郡,他死里逃生,换个人也就找个地方窝起来躲祸去了,谁能跟四川的“一把手”斗呀。

张鲁不是别人,他振臂一挥,一呼百应,组织军队,迅速占领了汉中。

汉中在汉时是属于四川的,因为四川的地理位置上实在过于特殊和险峻——天府之国、据者为王,后朝有识皇帝发现这样不行,为了安全起见,这才把汉中强行划归陕西的。

张鲁占据了汉中还不算完,又趁势夺回了巴郡。

刘璋这等于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达到目地,还陪了本钱。他当然不甘心,所以,他数次派兵讨伐张鲁,结果却是刘军屡战屡败。

刘璋积怨过深,怒火烧心,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为了消灭张鲁,刘璋请来了自己远房的表兄弟刘备。

聪明人都这样,当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借力”——借用别人的力量。

可惜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备蓄谋以久正好乘虚而入,当刘备反戈一击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璋被迫投降。

刘璋这属于典型的开门揖盗、引狼入室!

小刘,借力有风险,教训啊!

四川省的老领导刘璋从此离开了四川最后老死江南,四川省迎来了新主人皇叔刘备。

刘备有了四川这才算真正有了个家,才成就了一番迟到的帝业。

无论四川的一把手如何更换,张鲁在汉中这一事实却无法改变。

张鲁长期占领着汉中地区,任由魏、吴、蜀三国如何风雨如晦,如何精彩纷呈,如何枪林弹雨,只有这方太平无事。

因此,全国各地的灾民、难民有能力的纷纷投奔汉中。

谁也不想整天打仗呀!

张鲁以道教化人民,劝人向善,实行军、政、教三合一,建立地方政权,他在汉中浸泽三十年,成为割据一方的诸候。

不能不说,在乱世如斯的三国时期,世界一片混乱,唯有汉中这边风景独好,这一切,当然是张鲁的功劳。

后来,曹操西征,张鲁审时度势,封库持册,兵不血刃,果断降曹。

有一种投降叫成功,看看张鲁就知道了。

张鲁被封为万户侯——阆中侯,官拜镇南将军,张鲁的五子均封为列侯。

《南郑城碑》对张鲁有一段记录。


状态提示:245.五子封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