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二百四十九章 偏执
个职务还是代理的,所有的责难都砸向张熙,所有的荣耀都落在他的身上。凭借指挥平叛这条功勋,他便有。吏部在次年,正式向内阁递上题名报告。

贺若弼当知道自己被题名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切过往依次在脑海中回放。与突忽作战前几乎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的目标,战后却奇迹般的来到眼前,感觉真像在做梦。他思绪万千、感慨良多,连续一天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所有的努力、艰辛都没有白费,早年定下的目标,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理想,眼看不久就要实现,怎能不激动万分?

,是何等的荣耀,他意气风发、傲气冲天,在他眼中,鲜有能与自己比肩之人。大有放眼天下,谁人能敌的意味。正是胜利冲昏了头恼,言语不慎,他才在宇文护的酒宴上说出品论天下名将的那番话来。

于是,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最终没能如。他后悔、愤恨、不甘心,通过各种途径尝,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这个目标在宇文护去世后自己放弃了。因为他看到了,帝国内最具权势的人、世人公认是近几十年来对帝国贡献最大的人、皇帝最信任的人,直到死去也没有能得到这项殊荣,那么他没有得到也不足为奇了。

这时,他终于明白里只有六十一人了。除去开国时的四十八英豪,为什么三百多年来只有十三个人能取得这项殊内享受世代供奉。

从三百多年前算起,与自己有过同样理想的人到底有多少?他算不过来,至少上亿吧。上亿的人向着一个目标进发,为什么只有十三个人到达终点?贺若弼以前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是他该思索的时候了。

仔细想来,他与恩师都失败在一个环节上。他的两次题名,恩师宇文护的三次题名,都失败在世袭家、王族投票环节上,失之交臂。这个环节不仅是他与恩师没有迈过去,也是从前乃至将来无数英雄豪杰倒下去的槛。

这个环节难在何处?会把这些一路经过无数磨难,见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英雄豪杰们给绊倒呢?关键还在圣祖定下的一条规定。

按圣祖制定下的规必须要经过帝国世袭贵族投票,在取得八成以上赞成票后才能通过。换句话说,题名人要在帝国的六十一个世家以及三个王族中,至少要取得五十二人以上的支持才行。

这些世袭贵族们哪个不是身份尊贵、地位崇高之人,他们吃穿不愁、用度丰厚,一些家族甚至数代皆无弟子出仕,百事不求人,要取得这他们的支持,是件非常不简单的事。

首先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与他们周旋,培养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其次,要摸清每家的利益所在,不能有丝毫触及。最后,还要把他们整合起来投赞成票。每一项,都是常人无法做到的。

能取题名之人,必是朝中重臣,平日事务繁忙,谁又能有大把的时间去与世家家主们联络感情?在京城内的世袭贵族到比较好办,无非是多花点时间,少睡点瞌睡,耗上两三年的时间取得一定进展。

关键是绝大多数世袭家族的家主,都世代生活在自己的领地上,并没有出来做官,即使出来做官也不一定在京城。帝国幅员辽阔,各家主天南海北各异,单是每家去上一次,没一年两载无法走遍。这样算下来,要多少时间才能把他们都结交成知己、好友?

这还不算几十个世袭贵族,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各异。也许刚取得这个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又得罪了其他家族,两边逢迎的结果,则有可能两个都不讨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单是处理与各世袭家族的关系,只怕从出生算起,一直忙活到死,也不一定能成功笼络到其中八成家族。

再则,在朝为官,朝廷法纪、制度,不能不遵守吧。在执行朝廷制度时,难免不会涉及一些家族的利益。即便八面玲珑、费尽心思,几十年的时间如此漫长,总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特殊背景下,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一旦不小心断了谁家的财路,惩治了谁家的弟子,不被其背后使阴招,都算万幸,还想争取人家的支持,岂不是异想天开?

最后还要讲人性的问题。人性本恶,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谁会愿意让别人来分一杯羹?那些世袭家族的家主们,难免抱有这种思想。这种人多了,即使题名人八面玲珑的把所有人都讨好了,到投票时也必定有不少人投出反对票。

也不知圣祖怎么就想出这么个投票方式,他的思维总是与常人不同,也许这就是伟人与常人的区别。但他老人家这么一规定,就彻底把水搅浑。投了反对票的人,也许下来还会亲热地拉着题名人的手谎言连篇,说自己坚定地支持过他。题名人不是神仙,无法洞穿数十人的内心。不知道栽在何人,也无法采取弥补手段,更谈不上报复,极有可能一直陷入谜团之中。

正是以上原因,三百年来,只有十三人处理好了这些问题,他们的这项本事丝毫不逊于他们对大汉所立的功勋。贺若弼暗自想,不管别人如何,反正自己对那十三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的精力,可能远远超出他们当初建功立业时所用的精力。他们缜密的心思,完整计划、圆滑的手腕,不得不叫人钦佩,不得不令人心服口服。与他们相比,自己如稚童般幼稚。从这点上讲,即便侥也无颜与他们同列。

现在看来,早年先生对自己灌输的理想,只是先生对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章 偏执--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