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何去何从

第一百三十九章何去何从

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很少有一个地方被历朝历代立为国都。( 起来的话,只有洛阳、长安、罗马、开罗、雅典等少数几个城市,能有这样的殊荣。但在这个时期,世界上只有两个古都,那就是——洛阳和罗马。

据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朝有多少代君王在洛阳定都,尚且不知。

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商朝,曾两次定都西亳。商朝共计有 19帝在西亳定都,先后经历了四百余年。因此,西亳也被商朝称为南都,而西亳就是今日洛阳市下辖的县——偃师。

周朝——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朝,灭掉商朝后,武王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从此,洛阳的名字被正式确定下来。

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周公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了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

汉元前565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洛阳作为东周的唯一国都,共经历了515年和25帝。

到了东汉,汉光武皇帝刘秀攻下洛阳后,并决定定都于此。洛阳城也先后经历了包括少帝刘懿、刘辨在内的14位东汉皇帝和196年的历史。

即使从商朝时期算起,到此时,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已超过千年,并先后经历了58位皇帝和君王。而古埃及最悠久的古都——孟菲斯城只有八百余年的历史;雅典作为古希腊的都城也不过只有65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的另一个古都——长安,在这个时期,还根本无法与洛阳相提并论。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国都城市唯一能与洛阳相媲美的,也许只有罗马帝国的罗马城了。

洛阳城被这么多王朝立为国都,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洛阳几乎地处古中国的正中心,有“居天下之中”之称。加之从西周初期时,周公就以洛阳为中心,建立了全,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此后历朝历代,都以此为基础,建设国家的交通网络。交通四通八达、来往十分便利。

其次,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涧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 之称。水系发达,农作物也发达,在粮食决定一切的农奴社会,定都这里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最后,这里山川纵横,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嵩山等多座山脉;西有潼关;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所以即使地形不如西京险要,但也算是“形势甲于天下”。因此,防守起来较为容易。

也是因此,圣祖创建新汉,并定都上都后,并没有废弃洛阳都城的地位,把它与西京、北京、南京并列定为汉帝国的四大陪都。而论历史、经济、文化、洛阳在汉帝国的五座都城中都名列前茅。

然而,在汉元798年这年,古都洛阳却两次被攻陷,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8月29日洛阳被南军占领,9月10日周延以搜捕北朝余孽为名,纵兵在洛阳城中大肆抢劫、屠杀。洛阳城也遭受了自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以来的第一场浩劫,在短短七日内,就有十万平民百姓惨遭杀害。

9月17日夜,开远候张锐率部三万余人,抵达洛阳城下,随之发动进攻。仅一夜时间,洛阳城再度易手。张锐所部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攻克洛阳,也有侥幸的成分。

一是,刘武周在进攻洛阳时,用攻城器械击毁的洛阳西城几处城墙还未修复。周延为了封城,只在这些毁坏的城墙处派驻了少量的守军。当张锐军的五千步军先锋从这些倒塌的城墙处蜂拥攻入洛阳城时,南军十五军团在西城的守军还不足二千人,根本无力阻挡。

二是,周延得到西城遭遇敌军进攻的消息时,手头几乎无援兵可派。他的部下大多数都分散在城内搜捕“北朝余孽”,只有少数人马被派往守卫各门,主要任务也是为了防止城中的百姓逃走。

周延不重视防御,不是因为他自大或是疏忽。南军的主力这时几乎都已北过黄河进入了司州,并正准备进入并州和冀州。西面,王世充的南军八军团驻守着潼关;东面,有配备给陆柯军的两万余南方家族护军镇守着汴州城;南面,更是有杨素的大本营在南阳的雉县驻扎,不久就会前移到洛阳来。因此,洛阳城此时,已经可以算作是南军的后方基地。周延在得知遭遇敌军攻击时,还疑惑不已:这部突如其来的敌军,到底是从哪儿钻出来的?!

三是,南军十五军团的战斗力早就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在洛阳城中的兵力还不足二万五千人。

南军十五军团自上都之战起,每战皆冲杀在最前方,也因此搏得了英勇善战的佳名。不过,他们每战下来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上都之战、南京之战、第一次青州之战的三次战役后,十五军团的补充兵力均超过万人

这次南军进攻,十五军团又一次冲在最前面。第二次攻入青州后,他们又接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九章 何去何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