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科幻未来>大唐改革家>107、宣传利器(下)

张超不希望走原先历史上的老路,虽然原先历史上寒门庶族阶级打败了士族,可是事实上那些寒门庶族并不能够真正的代表普通百姓的利益。寒门庶族虽然名义上是寒门,可是绝大多数也都不过是一个没有政治特权的富人而已。士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士族,是因为他掌握了政治、财富、文化三方面的特权,才是所谓的士族。而寒门的人是占据了财富,可却没有政治和文化的特权。所以寒门庶族其实并不穷,反而有不少的土地,是另一个阶级。

原先是历史寒门庶族虽然打败了士族,可是却也都没有能够真正的消除文化无法普及的问题。寒门庶族的崛起是和科举制度绑在一起的,而在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走向了一个巅峰,逐步形成一个制度化。科举制度化的同时他不但是一个考试制度,更是一个教育制度。

后世的某一个伟人都说过,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也就是人事制度。而人事制度里面最核心的也就是人才选拔培养制度,而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却是教育制度。所以在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科举教育制度来说,其实并不在普及教育。宋元明清的教育制度虽然扩大了教育范围,并且能排除那些士族垄断教育资源的情况。可是教育资源也都是被限定在极少部分人手里面,还是无法能够普及到全体百姓。

所以张超想要的而不是穿新衣走老路,他要做的事真正的从大势上面改变这个历史。如果文化无法得到普及,那百姓会如何的选择?他们面的压迫的时候,不会选择用合适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会选择用合乎法律或者是合乎道理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没有办法,或者是在政治上没有自己的发言权。

所以想要解决百姓被压迫的目的,并不是依靠某一个明君仁君好皇帝也就可以解决的,也都不是光靠一个好制度也就能够解决的。虽然张超赞同用制度来管人,可是却也都认为制度是人设立的。什么样的人设立出什么样的制度。如果是一个士族设立出的制度,那肯定是有利于士族的制度。而什么阶级设立的制度,自然也就是有利于什么阶级。

而制度也是由人类来执行的,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所在。那必然会把这个制度束之高阁,然后根本不予执行。所以用制度来管理人,那首先要把所有人都一起加入进来设立这个制度。如果只是某一个阶级的人设立制度,那这样肯定是一个非常不好,并且成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罢了。

不过。目前的普通百姓,都不能够承担起这个设立制度能力,毕竟民智未开。而哪怕打败了士族,那最后还是迎来一批毫无顾忌盘剥百姓的人。而这些人也就是士绅官僚地主,而他们也都是一群比起士族好不了多少的人。而他们的存在唯一进步的东西也就是让这个阶级变得流动,而不是固化在极少数的几个家族手里面。

可是,这个远不是张超所想要的目的,而想要的目的,是快速大家进步,是这个社会阶级的快速进步。而不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我提出这个报纸,也就是希望能够让百姓看到,这个报纸能够让百姓了解朝廷对自己的政策。然后这些政策分别有什么影响,然后能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百姓心里面有笔账,他们能够听出来的。我也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有这种感觉,感觉到这个朝廷每一个政策,都是会对自己有着深刻的影响。只要让他们都知道每一个政策都是对着自己有深刻的影响的, 那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真正的体会到身为这个这个国家朝廷的天地间的一个人,要把自己当回事。而这个最主要的。也就是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如果没有主人翁意识,那这个国家最终也都是会失败的。”张超说道。

“主人翁意识?也就是把自己当做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这个朝廷的主人,不是皇上吗?”老杨问道。

张超想了想,说百姓是国家的主人。目前还不合适,而是说:“我的意思是让普通的百姓有一种感觉,感觉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前途都和这个国家绑在一起,都是和这个国家一起的。这样他们才会关心这个国家的一切,才会关心这个国家的事务。只有关心这个国家的事务,那才能够真正的让他们感受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获得了这个国家的尊重。”

张超在后世也都多少了解了这个所谓的主人翁意识,而这个主人翁意识也就是关于某一个集体里面的成员把这个集体当做了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了这个集体的主人之一。只有把这个集体当做了自己的家,才会爱护这个家。

张超在后世曾经发现过一个调查,问大家为什么会在街道上随便乱扔垃圾。而大家虽然都有些不好回答,而最后张超曾经分析过这个内容,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相关的调查人员曾经闻到过那些市民,他们会不会在自己家里面乱扔垃圾,而几乎十个里面有九个说不会。可是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在自己家里面不会如此乱扔垃圾,可是却在外面的城市市区里面乱扔。这样也就是足以说明他其实没有把这个城市当做自己家,虽然一直都是宣传城市是大家的“大家”,可是最后发现却效果非常低。所有市民都没有把这个城市当做自己的家,而是当做了“官员”们的地盘。


状态提示:107、宣传利器(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