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日者列传》记载:“齐张仲、曲城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
因此后人又 称剑术为“曲城之学”。
《汉书艺文志》里载有汉代的剑术专著《剑道》三十八篇,市面上早已失传,也就是古文会搜遍全国,甚至是劫掠了整个日本的文化库藏,才终于找回了其中的三十六篇。
唐代剑术兴盛,诗圣杜甫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千古名篇。
著名书法家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器,草书大进。
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然而,古代的剑术没能传下来。
这要多亏了元朝的废武令,还有建奴对汉族武学文化的消灭。
《四库全书》几乎无技不收,独缺剑术,也不知这样做,是否能断了华夏习武之根。
现在张岳丘看到的大多是剑术中的剑法套路,而真正的剑术修炼内功却不容易找到了。
《老盘余事》中就感叹:“今无剑客,而少名剑!”
剑术不同于拳术,它的传承比较复杂。还不要说具体的剑法和剑术修炼。就连基本的剑的构造,大部分人也都不清楚了。
《周礼考工记》对于剑有明确的界定。一把剑,必须有“脊” ,有“刃” ,有“腊” , 有“首”,有“茎”,有“镡”。
没有这些,充其量是块拉长了的铁而已,不算是剑。
剑又有上士,中士,下士三种规格。
再就是剑的长度、重量和重心。,都是些很具体的问题。
以及剑之形;剑之神;剑之情;剑之势;剑之性的区分,很是复杂。
一般人不要说懂,听都没听说过。
而这些基本知识不懂,对于剑术修炼就不容易入门。
可以说,剑在中国已经被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剑有剑侠,剑仙,却不曾听说有刀仙,棍仙。
剑被称为百兵之帅,万兵之祖,在各类兵器中无出其右。
剑术的修炼也跟道家的内丹功密不可分。
《全唐诗》865 卷收有:“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
《宋史》记载:“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人以为神仙。”
无疑,在这里剑术跟内丹术是一个概念了。
宋代南宗祖师张紫阳在《悟真篇》里也有:“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 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清代刘一明《悟真直指》中注解曰:“以体言则为丹,以用 言则为剑。其实剑也,丹也。 ”剑就是丹。丹为剑之体,剑为丹之用。在修炼中二者相辅相成。
要炼剑术,离开传统内丹功修炼。
可以成为一个武术家,却不是剑术家,更成不了剑侠,剑仙。
技击是剑术的本源,但不是全部。
现在能看到的剑术内功是《武当剑谱》,中有“揉转玉环,阴霾解散,回光返照,灵明自现”,还有服气和采日月精华的内容,是丹派剑术的特色,在古代文化传承上可谓弥足珍贵。
张岳丘也是因为身份,才有幸得以接触。
现在介绍剑术的书,多强调拳术的基础,要求先练好拳术,再学习剑术。就连梦境世界,也基本是这个套路,连飞逸就是如此,接受智脑系统的指导。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剑术比拳术难度要高,有拳术的基础就能更好的掌握剑术。
但这其实不是必然的途径,常见拳术 精者多矣,能同时精剑术的就非常罕见了。
孙禄堂讲:“精剑术者必精拳术,精拳术者未必兼精剑术”。
这是因为纯以其层次而言,剑术比拳术更高,难度也更大。
此前,在总结《丹道武医——练功的四重境界》时,古文会的武学整理小组就曾经有过一个相关的设想:中华武术的 起源应该是先有器械,后有拳术。
要强化修炼者的武术气质,最好的方式不是拳术,而是器械——剑术。
武术起源于敌我双方的攻防技击, 作为技击方法来说, 使用器械远比赤手空拳来的方便。真很容易理解,因为使用武器,既可保护自己,又能更有利地打击对手。
就连现代的自卫术都强调,在一切可能的情况 下尽量使用身边的物品来自卫。
而且,人类历史上有几次大的进化,其一就是使用工具,使用工具是人跟其他动物的区别。
放着器械不用,而以肉身硬扛,那只是逞匹夫之勇,是愚蠢和没有智慧的表现。
后来读《中国传统武术史》,才看到,确是先有器械,后有拳术。
而且,最早发展起来的武术就是剑术。
据《中国传统武术史》载:“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技击术主要是剑术。史料少有刀术的记载,更不见有拳术。
在历史上,中华剑术经历了青铜剑和铁质钢剑两大阶段。
剑法从简单的推刺到各种技法的运用,剑从短而重到轻而长,从以快为先到以意为先,从意念到有感即应,达神明之境,走过了一个历史长河。
中国古代剑术,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大致走过三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是春秋战国时期,剑术走向成熟;第二个高峰是汉代剑术注重实用;第三个高峰是唐代剑术潇洒飘逸,出现了剑仙这样的人物。
到了明代,武术步入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