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一个印军步兵团的团长还有些魄力,战士出身的他,不像贵族那样肤浅,更是有着军人的血气和风骨。在看到如此动荡的情况,便立即下令,让出一条足够宽的通,好让溃败的部队能够迅速撤换下去。
同一时间内,这位团长还要求自己的部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并且马上开始构筑简易的防御阵地。他还从一些溃退的印军士兵口中得知,原来是是巴基斯坦军动用了装甲部队发起冲击。
这个消息。对于缺乏装甲防护的第27师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位印军团长迅速的把这一情报报告给了上级,一位高等种姓出身的少将,而印军少将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就马上打消了增援第一梯队友军的念头。甚至直接命令后边的部队马上构筑防御阵地,随时预备迎击来自敌人装甲部队的冲锋。
并且,少将还当即电告整个中路军的指挥官,一名中将。在报告里头,少将提到了友军遭遇敌人装甲部队的攻击,并且一个机械化师已经在敌人的攻势之下溃败。
现在,少将的请求是让后方调遣更多的装甲部队来增援自己。
而印度中路军的总指挥在接到这样的告急电报之后,他先是一愣神,无法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要知道,位于后方阵地上的三个配备了少量坦克的机械化步兵师。他们现在所处的那个位置可全部都是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啊,并且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让机械化装甲部队通行。
而作为第一梯队的攻击主力,印军的装甲集团在昨天才从那里安然通过,而巴军的装甲部队能够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内就布置下如此规模的埋伏?
这根本说不通。
而且装甲部队因为本身的特性,在那样的山区进行机动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展开战斗队形发起冲击了。
因为本身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所以印军的指挥官都很难相信在那个地方能够投入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这是认知的常识。
可是,这样的常识现在却不管用了。
敌军的指挥官确实在那里投入了大量的装甲单位,其结果就是。还呆在那个位置上的三个印军机械化步兵师顿时陷入了苦战之中。
而整个印度东路军也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上,回师救援是不可能的,目前对于列城的攻势已经展开了,所有的地面主力部队全都投入了围歼那两个步兵团的战斗之中。
双方已经激战了十几个小时,可是还没有得出任何结果。现在也只有继续将面前这两个巴军的步兵团压制住,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要明白。只要等到当面的巴军承受不了己方施加的攻击压力而后撤,那么印军就正好能够紧紧尾随其后,并且突破列城的外部防线。
可一旦印军这边撤出了战斗,那么就等于先前的十几个小时的攻击全都付之一炬,不仅想要趁机突破敌人防线的这一企图会化为泡影,就连自己都未必能好过。
对面的那两个巴军步兵团,说不定会趁机发起反击,冲杀出来。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绝对会给印军造成相当惨重的损失,这让印军指挥官十分不甘心,并且犹豫不决。
他不愿意就这,鄂放弃对列城外围防线的攻击,而回过身去去救援那三个友军步兵师。
可不回去救援又不行,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三个整编机械化步兵师啊,另外还有上千门的火炮,就这样被消灭的话,中路军也就等于是直接完蛋了。
印军中路军总指挥当然明白,在面对敌军装甲部队的突击下,那三个缺乏防御能力的步兵师就算能够成功顶住敌人的进攻,自身肯定也会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灭。
经过再三的权衡利弊之后,印军指挥官的心中,先行突破防线进军列城的这个想法,还是盖过了救援友军的念头。
在他看来。虽然己方三个步兵师在面对敌人的装甲部队攻击下。形势自是十分不利。可无论怎么说,那也是三个师的兵力,就算是猪,也要杀上大半天吧。
而且他们还有近一千门火炮,这样一来,如果能够挖起反坦克战壕和构筑防御阵地,支持个三五天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有那么个三五天的时间,前锋装甲部队是绝对能够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占领列城的。相信巴基斯坦人在己方身后投入了如此规模的装甲部队,根据传回来的报告。判断巴军在那里起码投入了两个装甲旅的兵力。
而考虑到巴基斯坦总共也没有几个机械化装甲旅,所以印军指挥官也认为列城的守军只剩下了步兵。
现在加上印军面前的这两个巴军机械化步兵团,印军指挥官有理由相信,敌人在西巴战场上的装甲力量。基本上都已经劝不动用了。
印度人的打算是,利用自己后方的三个步兵师,去拖住敌人的装甲部队主力,这是十分划算的。因为这样一来,前锋部队就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去歼灭面前的这两个巴军步兵团。
等到这个战术目标达成之后,再回师和己方的三个步兵师会合,两面夹击那两个阴险的巴军**步兵旅,这样就能一战而胜,中路军将创造出辉煌的战果。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西巴战场上,巴基斯坦的装甲力量就等于全都被自己的中路军所吃掉,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