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商业庶女>第一百三十四章 哈布斯堡二

9月4日,一声巨响炸塌了皇宫附件的城墙,无数土耳其士兵用粗麻袋布护住脑袋登云梯向城墙上爬,口中高呼“安拉!安拉!”在被守城士兵击退之前,他们已经在城头插上两根旗杆。

守军匆忙填补城墙漏洞。用碎石、家具、榨酒机、褥垫等,手上有什么就用什么。 穆斯塔法本可以用武力强行攻下维也纳,但他更喜欢等着受降,这就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不久,卡轮山上的紧急求救信号招来的大批救援队伍。由撒克逊人、土瓦本人,巴伐利亚人和波西米亚人组成的盟军于9月12日攻下了卡伦山。波兰骑兵团更是打了个漂亮仗,当天就解除了包围。 利奥波德得知这个喜讯时正坐在多瑙河的一艘船上。

他立即下令推迟一切庆祝活动,等他会维也纳再说。对此,他很坦率的说:“我一定要是第一个进城的人,因为如果不是这样。臣民们对我的爱戴就会减少,而对别人的拥护却会增加。

帝国的另一个敌人仍旧是法国。路易十四决心为儿子菲利普赢得西班牙的王位,而哈布斯堡家族则把它认为是自己的家产。

英格兰坚决反对法国和西班牙联合。尤其是新来的国王威廉三世更是如此,因为这会威胁到他的出生地荷兰。

大规模的联盟活动创造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伙伴,温斯顿?丘吉尔的祖先,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注定要成为奥地利著名英雄、年轻的欧根亲王的朋友,这两人截然不同。一次。马尔伯勒公爵看到几个士兵正打算临阵开溜,他立即伸出手臂一指,喊道:“先生们,敌人在那边。”而在这同一战场同一情况下,欧根却当场开枪打死了逃兵。

不过,马尔伯勒公爵和欧根亲王二人联手确实是所向披靡。他们在布伦海姆大败法军。又在奥德纳尔德、马尔普拉凯和拉米伊大获全胜。欧根还在北意大利的都灵战役中获得大捷。英国人在联盟问题上一直态度暧昧。

他们只是为了打败法国,而不是为了哈布斯堡家族夺回西班牙。法国一战败,英格兰随即解除同盟。因此,利奥波德的小儿子查理六世并没有得到西班牙,但根据乌德勒支条约,他得到了西班牙的那不勒斯、米兰、西属尼德兰和撒丁作为补偿。后来,他用撒痘取了西西里。

另一方面。法国的菲利普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但他要以失去法国王位为代价。

似乎是为了弥补失去西班牙的遗憾。查理引进了西班牙特色,并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宫一直延续下去。礼节仪式遵循西班牙风俗,国王、朝臣着西班牙服装。

年轻有位的奥地利建筑师费歇尔?冯?埃尔拉赫负责战后维也纳的大部分修复工程,他力图将西班牙风格融入作品中,这在卡尔教堂的双柱上表现尤为突出。另外,就是要力争上游,一切都要比可恶的法国好。美泉宫本来就是要胜过凡尔赛宫。如此穷奢极欲令人不禁想到贫富之间的天壤之别,同时对贵族们的财富来源提出疑问。

贫富对立在波西米亚显得尤为突出,原本属于新教徒的土地被充公,却又分给了罗马天主教徒,希望能以此换取他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忠心,而不是带着家产投奔另外一些竞争对手。时间久了,哈布斯堡家族又决定废除贵族的赋税来拉拢他们。

整个帝国是靠个别贵族私欲的满足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地理或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查理28岁就开始为不能生个男性继承人而发愁。

又没有规定王位可以传给女儿,所以,皇后的寝宫里塞满了各种用来祈生男儿的魔力符咒,门类齐全的可以和巫医比高低。然而,这些都未凑效。于是查理求助于最后一招-----实效特许。找个漏洞使他能够不经过帝国议会而颁布一些法律。

这次,实效特许突破前例,允许将皇位在必要时传给女儿,在那些幸灾乐祸,期待奥地利瓦解的国家内遭到一致反对。但查理明白,想要他们装聋作哑,无非就是付出代价多少而已。

查理希望自己四面楚歌的女儿玛利亚?特蕾莎找个好丈夫,以尽量确保日后的帝位。普鲁士王储腓特烈是个不错的人选,西班牙波旁亲王也在候选之列,可是年仅15岁的女大公却单单看中了弗兰茨?斯蒂芬,他是洛林公国的继承人。维也纳被围时的帝国司令官的孙子。

法国闻讯又开始摩拳擦掌:再玩一次实效特许不可避免。这样,新郎就不得不把洛林的继承权拱手让给法国。年轻的公爵听到这样的敲诈吓坏了。签字时,他三次提起笔,想了想又放下,不知如何取舍。查理的公使在一边嘲讽:“不放弃继承权,可就不能娶女大公拉。”最后他终于签了字。

女大公和公爵于1736年结婚,婚后四年生了三个女儿。在这四年中,老皇帝的身体越来越糟。实效特许带来的混乱两次把他拽入灾难性的战争中,使他丢掉了塞尔维亚。他身体肥胖,患有痛风。临终前。他费力抬起胳膊,向在前厅等候的女儿做了个祝福的手势,便撒手西去了。

玛丽娅?特蕾莎在回顾她登基时写道:“我发现自己没有钱。没有声望,没有军队,没有经验,也没有知识?”她尤其没有钱,国库资金只剩下十万弗洛林。军队几个月没有发饷,国债多的难以想象。

能轻而易举把她从财政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只有那些富得流油的贵族们,他们不用交税,并希望这种状况能永远保持下去。农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四章 哈布斯堡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