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混迹三国>第一百零六章 梁父吟下

投石车又名发石车,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发石车最早出现在chun秋战国时代(即公元前?~前221年)。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军扼守险要,以劣势兵力撷抗袁绍十余万大军,袁绍在两军阵前修筑土山,并下令军中弩手居高临下窥视曹军军营,一时间曹军兵众唯有随身携带盾牌方能在营中行走,情势一度极为狼狈。曹cao的谋士刘晔献投石车,用投石击毁袁军土山,这才破了危局。投石车在投掷石块时,投杆与车身震响之声有若霹雳,因此袁军中又将投石车称作“霹雳车”。在三辅时,吴晨曾和凉州刺史韦端在渭水上交手数次,可没少吃发石车的苦头,因此对这一曹军利器并不陌生。袁军中有些老兵曾参加过官渡之战,见到发石车,大叫一声,纷纷向后躲避。但多数袁军却是头一次见发石车,因此完全不似那些老兵一般惧怕,虽然听到传令,仍有不少兵卒手持长戟守在战车前。

但听得“轰隆”“轰隆”数声,数块尺余见方的物事被高高抛起。那些物事在空中被大风一吹,散裂开来,带起一串长长的烟尘。原来曹军不及预备投石所用的石料,因此用水将地上的泥沙浆到一处,当做石块投了过来。那些细碎的泥沙裹夹着投车的巨力,势道极为惊人,掠过百余步的距离,落在长戟阵前数丈远处,蓬的一声,泥沙崩泄,几个离得稍近的大戟士躲避不及被泥沙溅到,有护甲的地方,泥沙钢针一般钉入护甲中,没有护甲的手脸等处,泥沙深深打入肉中,鲜血登时涌了出来,那几名兵卒痛得蜷缩在地,双手捂面不住惨嚎。原本还有意在阵前抽空放冷箭的几个蹶张弩手,见此情景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夹起蹶张弩机,跳下战车向后狂奔。

一人大步奔到吴晨身前,叫道:“使君,贼子出发石车了……”说话的正是从中军赶来的恒纪。恒纪、田秉原本和张竭同处中军,为应对曹洪和吕虔的两面夹击,韩猛将恒、田二人调到了吴晨手下。吴晨皱了皱眉,道:“我已经看到了,只是一时之间,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恒校尉,你带几个人到前面喊话,若能说服那些推车的河北百姓临阵倒戈,这仗就不那么难打了。”恒纪抱拳应是,向后挥了挥手,喊了几个人的名字,向阵前奔了过去。吴晨向后招来一名大戟士,吩咐道:“传我军令,田校尉领一千大戟士从左翼鹿砦出军。若那些河北百姓临阵倒戈,就出兵阻挡曹军追击,若那些百姓仍是向前推进,就先把他们拿下。”那名大戟士快步而去。

吴晨将军令传下,仍是有些放心不下,又命数名司马带着蹶张弩手在左翼鹿砦处接应田秉。数道军令发出,吴晨退到一处高地上向西张望,此时火势又向前延烧了数个营帐,几乎将曹军营寨的一半纳入大火,视野所见,火光冲天,空中浓烟翻滚,已看不清曹军的投石车是不是已经停下。猛听得鼓声从西面响起,接着左翼的大戟士蜂拥而出,吴晨心中一震,心知恒纪的喊话有了效果,只是限于此处的视野实在没办法看清楚前面究竟是出了什么状况,左右望了一眼,调转马头向韩荀被击毁的战车奔了过去。刚从马背上跳上破损的战车,突然间就听得战鼓声从身后响了起来,吴晨急忙回头,就见中军阵营中一片大乱。吴晨向身旁的兵卒喝道:“中军出了什么事?找个人过来问问。”那被喝令的兵卒,快步奔向中军。那兵卒还未奔出几步,城楼上的战鼓声已响了起来。这一次吴晨不用听鼓点,便知道韩猛在提醒自己要防备什么,但见熊熊的火光中,曹洪的帅旗逆风飞舞,疾趋而至。

此时吴晨已经无暇细思,之前曹洪东撤究竟是佯撤还是因为看到了天空的投石,这才折返而回,此刻首要的便是阻住曹洪和吕虔汇合,当下迅速传令,下令各部司马带领本营大戟士和弓弩手在右翼布阵。中军因为连续抽调恒纪和田秉到左翼,实力大损,在曹洪的战骑连续冲击之下,阵脚不多时便被冲垮,随着雷鸣般的马蹄声,袁军中军丢盔弃戟,向西溃散。吴晨一面喝令兵卒向乱兵身后she击阻击曹洪追击,一面下令前军阵脚让出空隙将乱兵重新纳入军中。

此时火逐烟飞,整个旷野笼在烟雾中,加上熊熊燃烧的烈火,当真便如身在炼狱一般。一阵热浪吹过,视野中烟雾猛地一舒,露出从袁军中军奔袭而出的曹军战骑。因为离得营寨最近,曹军战骑被火势逼烤得最烈,人人须发焦赤,脸上被烟灰和尘沙扑得黧黑,身上的战袍更被火星燎烧出无数破洞,便似一群衣衫褴褛的乱民。吴晨却知曹军身临必死之境,战力定然惊人之极,厉声长呼放箭。凌厉的箭雨之中,曹军战骑大片大片倒地,但心知必死的曹军皆知此时此刻唯有前冲才能逃出升天,因此即便被羽箭she倒在地,仍是爬起身向前冲。袁军弓弩手轮替到第三拨时,曹军前锋已冲到阵前,一时间刀戟交错,血肉横飞。

曹军战力一向高过袁军,值此生死悬于一线之际,更是凶悍无比,吴晨虽然在阵前部署了一多半的军力,仍是不时被曹军冲破,不是吴晨调度有方,及时用后军将前阵漏洞补上,曹洪已冲出重围和吕虔汇合。两军前锋犬牙交错,大呼酣战,左翼喊杀声沸反盈天,右翼更是杀声如chao,军侯、都伯、军司马一个个或死或伤,洒到地上的鲜血片刻之间便被大火烤干,但转眼之间又洒上新的血迹。曹军chao水般发起一**攻击,袁军在吴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六章 梁父吟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