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顺威武>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任治所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任治所武进县北环长江,南包滆湖,东南一隅与太湖相邻,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

这里是吴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人类明史、两千七百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连钱五百多年的字记载史,自古人荟萃、英才辈出,先后诞生了十九位帝王、九名状元和一千五六百名进士,为全国县级之最。

境内的春秋淹城遗址是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历经各个战乱年代之后,可谓是得天独厚,武进化发达、人荟萃,历史上这里曾形成“阳湖派”、“恽南田画派”、“常州词派”等等。

这武进县风鼎盛,周鲤是早有耳闻的,据说曾经出现过好多状元,以县城来讲是全国之最,这么个风鼎盛的地方,官可是不大好做的,尤其像他这种所谓出身不正的官员,更是要花费些心思。因为在古代做官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当地士绅搞好关系,搞不好的通常结局都不会太好,而这些当地士绅中有很多都是读书人,甚至是世代书香,他周大人在辽东战功卓著,可到了这边却根本没人当个事儿,那杂科的出身同样不要提起,只会引来更多人的耻笑甚至反感。

如何在武进县做好这个县太爷,成为了摆在周鲤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来之前他本来还没想那么多,可是在常州府那一顿饭上,听了知府刘大人的一番讲述之后,原本的那份轻松立刻荡然无存。刘大人做这个知府已经有两年了,其中的酸楚绝非外人所能道哉,江南鱼米之乡听起来风光无限,但真正做到这个位置上面,才知道世事艰难。

常州府下辖七个县,数武进县最为难应付,前任县令乃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清贵的很,而且家中有个做御史的哥哥,连带着也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兴致,闲来无事就给刘大人写些条陈,畅谈自己对于常州府内诸般事务的意见。而这刘大人却是个举人出身,拒是上官,但先天不足,因此很多时候明明已经无比厌恶,却只得老老实实的听着,因为一旦他做出什么不耐之举,武进县令不会做什么,但本地那些士绅们保证会群起而攻之,吃过一两次亏之后,刘大人逐渐也就老实了。

而这次周鲤接任,武进县据说形成了两种路数,一种是继续和县令好生合作,毕竟周鲤据说有些根底,轻易拿捏不得,若是在任三年时间里一直与各家士绅相斗,未免会两败俱伤,所以还是合作的好,赞同这种意见的都是老成持重之辈。

而那些相对比较年轻的,则存了个将县令想办法架空的心思,因为他们很看不上这位据说是下九流杂科出身的县太爷,也觉得此人不会有什么本事,更不会有什么胆量,将本县事务交给他们这些士绅们做即可,到时候打法些银两出去,他周鲤算没白做这三年的县令,大家各取所需。

这些消息自然是刘大人提供的,这位老大人在自己吃了两年亏之后,不想让同一系统、而且对他很是恭敬的周鲤再吃一次,所以很好心的提醒了一下。

当然,也不排除是刘大人想让这位同一阵营的小友帮他找回面子,毕竟他也曾和京城里的朋友打听过,知道这周鲤主意极多,很能折腾,说不定还真能打出些局面来,让他也跟着受益。

这个心思周鲤也能看出来,毕竟人家刘大人说起这事的时候,将戏份做到了十成,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摆明了是在他这里博取同情,他也是玩这行当出身的,自然不会不懂。不过懂归懂,看着一个堂堂五知府被折腾成这幅模样,他心中也有些不忍,也由此联想到了自己即将到来的三年,若是当真拿捏不住的话,怕是下彻不如这位五知府大人。

周鲤在琢磨武进县的时候,县内的老少们也在琢磨着他,上一任大人和他们合作非常愉快,让这些本地士绅们也尝到了甜头,自然都想着如何将这种关系在新任县令身上维持下去,甚至是更进一步。

因此在新任县令到来之际,本地士绅富商们汇聚一堂,在本县最有名的明月楼上摆了一桌,商讨起最后的定调方案来,究竟是和这位大人继续合作,还是干脆利用同样是书香门第出身的县丞,将其架空了事。

现在侃侃而谈的,乃是本县数一数二的张家新任家主张肃,此人举人出身,再向上却是仕途蹉跎,好在家中资财颇厚,两次不中之后干脆也死了这条心,安心做起了富家翁,伺候家中父母,顺便督促几个弟弟继续读书。打算将周鲤架空的人中,张肃便是个领头的人物,张家在前任县令在的时候捞了不少好处,如今这新任县令据说是个粗坯出身,想必也是没什么脑子的,只要银子使得到位,各方运作得当,控制起来应当不是太难,唯一可虑的就是这位县令据说也有些跟脚,将自己的想法再次陈述之后,张肃看了看身旁的老财主于涛,皱皱眉道:“于翁,咱们这位新来的父母官,究竟是个什么来路?”

“据说是辽东厮杀出来的,之前中过杂科,在宛平做过县保,应该是个武人。”那于涛说到这里,捋了捋山羊胡子,话锋一转道:“不过这位据说还是护国公夹带中的人物,也算是朝中有人的。”

张肃冷哼一声道:“朝中有人又如何,这可不是前明末年、本朝初年的时候了,他们这些武人,也该知道收敛。”

“云清慎言!”那于翁见话头不对,赶忙劝道:“先帝曾言道,以御武,不可取也,武张弛,协力同心,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任治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