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特种强兵>第262章 牛刀小试

掷弹筒是日军独有装备,口径50,拟补了近距离火炮支援问题。

日军掷弹筒手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的命中率基本都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这就意味着,日军发射出来的十颗微型榴弹,至少会有九颗准确命中目标。

江口洋介立即下达了命令,第四中队九具掷弹筒开始排列成一排,掷弹筒手开始凭借自己经验进行瞄准,调整炮口角度后,装填手迅速将微型榴弹放入在炮筒中。

“射击。”日军掷弹筒班的班长开始下达命令,掷弹筒手开始拉动击发机上的皮带。

一颗颗微型榴弹被发射了出去,微型榴弹开始打在土堆上,爆炸声震耳欲聋。

别看掷弹筒口径只有50,但是发射出去微型榴弹爆炸声却很响亮。

弹片四处飞舞着,微型榴弹的杀伤范围是八到十米,凡是在杀伤范围内,肯定是要负伤的。

“你还别说,许子掷弹筒手这两下子还真是不错。”

隐蔽在一处高地上的王二牛看了看自己被弹片划过的手臂,他咧开嘴笑了。

重机**副射手急忙拿出纱布,为王二牛包扎伤口,随即副射手偷偷朝着日本兵看了一眼,他有些担忧的说着:“排长,这许子是不是看出来我们准备伏击他们了,现在射程有五百米,咱们这里开火,至少能撂倒许子一个班。”

“连长有令,不准擅自开**,听从命令开**。”

“连长有令,不准擅自开**,听从命令开**。”

一名身材矮小的战士快速在各个土堆中弯腰行进着,每来到一个土堆处,他都会轻声叮嘱一声。

日军九具掷弹筒打出来三十多颗微型榴弹,造成了十几名战士负伤,但因为有杨兴华的命令,没有人擅自开**射击,这也间接反应出特战连部队出色的纪律性和单兵战术素养。

迟迟都没有看到对面几个高地这里有反应,江口洋介再次坐在跨斗中,他挥了挥手。

日军部队再次朝着前面行进,试探一番后没有任何回应,即便警惕的日军班长都觉得前面没有伏击了。

中国部队在纪律性和单兵素养上很差,哪怕是打伏击,只要日军进行一番试探性攻击,往往伏击部队就会**露出来,而且不少新兵听到**炮声后,也会胡乱射击。

日军则是能够通过试探性攻击,来判断出前面是否有中国部队埋伏部队。

江口洋介还算是小心,只是他不会预料到,在前面埋伏的,不是普通的中国部队,而是精锐的特战连,杨兴华组建的特战连战斗部队全部都是老兵组成,哪怕是老兵加入到特战连中,杨兴华都要进行一番严格训练。

虽然特战连官兵和几十年后特种兵肯定是无法相比的,但是现在特战连官兵是完全可以对日本兵占据着压倒性优势,日本兵很精锐,但无法和特战连官兵相比。

大批日本兵沿着道路前进,江口洋介脸上露出自信笑容,他觉得自己这一次肯定能够全歼游击队。

但江口洋介却是不知道,此刻已经有人在盯着他们,而且默默的数着距离。

穿着上尉制服的江口洋介十分引人注目,隐蔽在不同位置上的狙击手早已经将瞄准镜对准了他。

“砰”的一声,**声响起,杨兴华率先扣动了扳机,一颗****脱离**膛,坐在跨斗里的一名日军轻机**射手当场被爆头。

杨兴华的**声就是开战的命令,王二牛控制的马克沁重机**开始射击起来,重机**展开了点射,三四颗****朝着日本兵打了过去,一名日本兵当场被打倒。

这次机**排有六挺轻机**,两挺重机**参战,八挺轻重机**开始形成火力网,措不及防的日本兵当场被打死三十多人。

六具掷弹筒,四门迫击炮也开始射击,微型榴弹和杀伤榴弹朝着日本兵打了过来,一名名日本兵被弹片击伤击杀,不一会,受伤日本兵便开始哀嚎起来。

特战连第一轮射击干掉了日军八十多人,剩下的日本兵趴在地上,他们纷纷进行还击。

江口洋介被十二颗****击中,他身体被打成了筛子,显然很多人是把首选目标放在他身上了。

日军轻机**几乎是没有人敢碰了,凡是有人刚刚触摸到轻机**,便会被****射杀。

狙击班的战士们都瞄着轻机**呢,只要日本兵敢过来,他们便会迅速展开精准狙杀。

“步兵排掩护,突击排冲过去,机**排进行点射,告诉王二牛,我刚看到有人打连射了。”

杨兴华立即下达了命令,在他身边的两名战士立即开始去传达杨兴华的命令。

掷弹筒和迫击炮再次进行了一轮射击,在炮弹开始爆炸的同时,突击排的排长楚明带着二十多名战士冲了过去,高健则是带着五十多名战士一边掩护,一边快速朝着前面移动。

“小队长,赶紧撤退,对方肯定足足有一个师的部队,他们火力太强大了,我们根本就无法进行抵抗,而且对方还有很多神**手,在不撤退的话,我们肯定都会死在这里。”

一名日军班长来到少尉小队长面前,他语气慌张的说着。

他的话刚刚说完,几颗**********便朝着他打了过来,这名日军班长被打成了筛子。

突击排两个班开始冲到日本兵面前,他们开始对日本兵进行扫射,凡是有口气的日本兵,都被**********打成了筛子。

日本兵想要抵抗,但是他们会遭到机**排轻重机**精准点射,也会遭到狙击班准确狙杀。

<

状态提示:第262章 牛刀小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