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nim,我想知道,由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再三地郑重致谢之后,孝敏终于抛出了心底困扰已久的疑问。
由琳就是她在《寄生灵》中饰演的角色。
这部戏的角色设定很特殊,主角其实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小斌,看似男一和女一的长焕、瑞妮其实应该算是配角。而女二由琳占据的戏份,比小斌和瑞妮少,却又比长焕稍微多一些……
换句话说,这部戏的角色重要性排列依次是这样的:小斌、孝敏的婶婶瑞妮、小斌婶婶的妹妹由琳、小斌的叔叔长焕……
然而,关于由琳这个角色的人设,在剧中并不完整,这就导致孝敏在钻研角色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疑惑。
“孝敏xi,你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换一个角度可能更合适,比如说这样问——‘由琳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听到孝敏的问题后,段杉杉思索了几秒钟,当他开口的时候,却没有正面回答。
在他的理念中,不论是还是影视剧,角色都是为故事服务的。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才能根据这个故事主题,去构建角色的人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关羽好了——如果在一个以刘备为主视角的故事里,关羽应该被塑造成一个忠心不二,可以托妻寄子的手足兄弟;当主视角改为诸葛亮时,关羽则是职场上的前辈,位高权重,且骜桀不逊,需要格外费心去照顾安抚他的情绪;假如主视角是孙权呢?关羽则是个立场近乎敌对,蓄意侮辱自己,破坏双边关系,且蛮不讲理霸占自己领土的他国大将……
关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是历史学家们考虑的事情;而关羽“应该”是个怎样的人,这才是作者或编剧分内的工作。
孝敏颦眉,若有所思,沉吟良久后歉然一笑:“抱歉,编剧nim,你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坐在段杉杉身侧的刘可韦也忍不住倾身,将孝敏面前的剧本拿了过来,再一次翻看着。
段杉杉修改后的剧本,他拿到后第一时间就读过一遍。故事说了些什么他大致能看懂,但如果要他分析这个剧本哪儿好哪儿不好,或者这个角色如何那个角色怎样,他就得抓瞎。
虽然他已经入读成大,目前也只在语言学院里上了一周的韩文课,演技艺术相关的专业课程一堂都没有听过,基本还是个外行人。
这时候,他也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需求:“段叔你就具体分析一下吧,最好说得浅白一些,我也想听一听。”
段杉杉瞥了一眼刘可韦,原本是在他的怂恿下,刘可韦才决定要试着向娱乐圈发展,这是他第一看见这只卷毛主动展露出对演技领域的探索求知yù_wàng。
这是好事,至少比起因为丢了制作人的职务而心灰意懒变成一只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米虫要强!
段杉杉觉得,自己应该大力支持刘可韦的新志向才对。
于是他当即决定,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把主要交流对象目标,从孝敏转移到刘可韦身上来。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由琳是个寄居在姐姐姐夫家的高三学生——这一点说明什么?”
出发点一旦确定,段杉杉很快就找到了切入的方向,开始侃侃而谈。
从瑞妮和由琳姐妹俩的年龄来看,不出意外的话,她们的父母应该健在才对。
假定父母健在,或许是因为出国工作,或许是居住在乡下,这才被迫将小女儿托付给大女儿照顾,是能说得过去的。
可剧中长焕曾经提到,由琳的生活开支,是由他负责的,这就说不通了——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但也没理由让大女儿和大女婿来抚养小女儿啊!就算可以在姐夫家免费寄宿,但每月的伙食开支不应该由父母提供吗?
从这个细节可以判定,瑞妮和由琳的父母,一定是出了意外,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至于父母的死因,最大的可能是一场交通意外,导致原本应该健在的父母二人,没有一个能留下。
剧情中姐妹俩并没有表达出对亡故父母的思念,以及哀伤的情绪。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这场意外是很多年前发生的,时间已经冲淡了伤恸。
换句话说,由琳从小就父母双亡,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所以,瑞妮对由琳而言,是亦姐亦母的存在。
这也是由琳明知姐夫对自己有觊觎之心,却仍旧忍气吞声地待在这个家庭里的缘故:一来她无处可去,二来她也难以割舍姐姐这个唯一的亲人。
虽然由琳在感情上依赖着姐姐,但姐姐不可能是只属于由琳一个人的。姐夫的出现,导致姐妹间出现了必然的疏远。在姐姐的世界里,妹妹被迫退居次要的地位。
妹妹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当姐姐和姐夫亲热的时候,她躲在自己的屋子里戴上耳机读书。当她觉得孤独的时候,开始豢养小宠物来派遣寂寞。
姐姐渐渐地不再了解由琳,却仍旧一厢情愿地认为由琳还是自己印象中那个天真单纯的孩子;而由琳也因为被疏远和忽视,慢慢对姐姐产生了一股淡淡的怨怼情绪。
……
段杉杉一席话,将剧本中仅仅简单勾勒几笔的由琳这个角色,完完整整地再次塑造出来。并且在细节上的丰满程度,远远超过了剧本描述的范畴。
听着这番描述,孝敏仿佛看见由琳这个角色生动地出现在括家世背景、性格、喜好、脾气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