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师唐>第一百零九章 建立银行

虽然这时候政府对市场的干扰很小,但李牧还是老老实实的建立了一整套银行规则,生怕自己会不小心把大唐的金融秩序弄混乱。后世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国家都会强制银行缴纳准备金,并通过调节准备金率来控制市场,一般大银行的准备金率在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之间,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之间。所谓准备金就是银行揽储时需要上交给央行的资金,就像李牧建立的东都商业银行,每从民间吸纳10000贯的资金,就要上交给李牧2000贯的准备金,剩下的 0贯可以用来投资或者放贷,也就是说李牧设定的准备金率为百分之二十,因为还没有国家性质的央行来监管市场,他只能临时接管,这部分准备金无论如何也不能动用,不然金融体质就形同虚设了。一般来说准备金率越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高,但相对的,货币的流动性就会变小,跟市场经济一样,当准备金率提高,货币市场会收紧,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利率必然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物价水平上升,消费水平降低,中小企业会被淘汰,一般当投资过热时,央行会采取这种措施,控制不理性投资,避免灾难性的经济危机。相对的,当央行降低准备金率时,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会增加,供过于求,利息会下浮,当然,这个利息既包括存款利息,也包括贷款利息,存款利息下浮,银行存款会减少,直至利息恢复到之前可以接受水平。而贷款利息降低,自然会促进企业的生产,降低成本,促进消费。当然李牧关于准备金的设定会大大降低自家银行的竞争力。可以预见当他的银行开始赚钱时,其他人都会眼红,自然会跟风成立银行,而现在没有国家级的中央银行,人家不用设置准备金,吸纳的存款可以全部用来放贷款,李牧却要额外承担那百分之二十资金的利息,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除非李牧能够把自家银行打造成工行那样的巨无霸,不然这额外的负担肯定会把他拖死!越想越头疼,李牧从屋里走出来,揉了揉太阳穴,如果自己没有那么愤青,就这么好好享受大唐生活该多好,当着自己的小县男,赚点小钱,娶上几房妻妾,像人陶千万一样,躺在摇椅上吃着丫鬟剥好的葡萄,喝着香茶,还有人捶背捏腿,过一天算一天,那该有多好……第一批的纸币已经印好,共计十万贯,面额最低为一角,其次为五角,然后是一文,十倍换算比率,一文之上有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没有更大面额的,虽然面额越大携带越方便,但的确容易滋生腐败,一百万,用一百面值的得一皮箱,但若是用一千面值的一个包就够了,用一万面值的口袋里都能装下。那个牛逼哄哄的水力局长贪污几个亿,为了清点现金,点钞机都用坏了好几台。亏得这面额只有一百,这要是面额再大一点,他贪污的数额得翻十倍,百倍!

老美开始的时候也发行有五百面额,一千面额,五千面额和一万面额的美钞,要知道在七十年代之前美元跟人民币的汇率是1:30以上,但发行没多久就取消了,一方面大面额的钞票不利于流通,更容易造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反腐。

计划中的面额已经定了下来,至于大宗交易完全可以用汇票或者承兑来解决,安全系数会更高一些,货币这玩意必须要有很高的流通性,而汇票和承兑则需要验证身份。李牧买了唐三家一块地皮,开出了一张承兑,承兑人是唐三,这笔钱只有唐三本人来才给予兑付。其他人来了都不行,而货币则没有这项规定,你家的钱被强盗头子抢了,人家拿着钱来缴存了,李牧不可能再审问一下人家钱的来处,是不是自己的。

银行的基本框架构建的差不多,接下来就要实施了,这时候没有后世的条条框框,创办银行要简单的多。就像当初的交子商铺,完全是从民间兴起的。

为了安全起见李牧没有把银行开在城里,而是在书院里,大门进去就是,造型十分别致,是一枚铜钱,一共五层,银行不远处就是驻军营地。

虽然城里的防卫要比书院里强,但是那只是针对大规模军事入侵,若是小规模冲突或者偷盗,军队的反应速度很慢。而在书院李牧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调动军队不间断的巡逻,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银行顶层有一口大钟,不同的钟声代表不同的应对级别。

只敲一声表示一切正常,敲两声表示有情况,但不是很严重,来一个十人小队就可以解决,三声连响表示情况很紧急,需要全体动员,关闭书院大门,并迅速向银行靠近。

如果钟声急促地响个不停,说明时态非常严重,所有弩车,斧车,投石车,强弩都要就绪,遇到陌生人扼杀无论。

敲钟的机关也是李牧精心设计的,运用了大量的杠杆和滑轮,开关就在柜员室里。

跟后世的银行一样,整个柜台都用钢化玻璃围起来,所有办事人员都不能进入,如果有不法之徒想要强闯,工作人员有充足的反应时间逃跑并拉下警钟开关,不同的开关代表不同的警戒等级。

钢化玻璃是后世的产物,非常结实,何况李牧用的还是加厚的,在没有液压锤和电动金刚石玻璃刀的情况下想要把玻璃破开是很困难的事,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据说尉迟恭这个大力士一拳可以把一头牛打飞,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他真有可能不借助工具把钢化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九章 建立银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