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四百七十一回 一场海战(二)
对方的步兵集团时,会派出一支强力的骑兵部队由对方的侧翼强行穿插进去,以达成一种在短时间之内强行切割出对方一小块部队,然后由己方在这个短时间内可集结的优势兵力将这一小块被切割分离出来的部队给吃掉的战术目的。

甘宁之前在北方横行了几年,间中有去陆地上打打秋风,所以碰上过几次使用这种战术的对手,只不过这些对手大多是趁乱想在曹袁交兵的地区捡点便宜的五胡游牧小部族。这些小部族的骑兵能力还行,但集团作战的整体配合性太差,所以这种战术进行得都不怎么成功。

只是虽然都不怎么成功,一点点的成效总归还是会有的。而甘宁在看过几次之后,闲暇时进行过参研与考量,慢慢的就将这种战术成功的转化成为了海军舰队的穿插战术。当然了,主要是甘宁的蒸汽机舰船有船速快与攻击力强大而且足够坚固的特点。或许这样来形容比较好,就是甘宁舰队的船只就好比是重甲骑兵,完全可以在旧式舰船集团中肆意的冲击与穿插。

再看甘宁的舰队在执行这一命令时,始终保持着以右侧或左侧船舷面对董袭船阵的状态,而且投石机也毫不客气的掷出一轮又一轮的石弹,直接就打得董袭船阵的左右两翼乱了套。不止是石弹,各船中下两层的射击窗口也已打开,由射击窗口里射出的,赫然是一支又一支的粗杆羽箭。而射出这些羽箭的,是战船上专门配备的大型机关弩弓。

诸葛亮在三国后期不是有完成他的连弩吗?一弩十箭连发,不必射一箭就换一箭,但总的来说那也是属于单兵弩,有效射程与杀伤力都相对有限,不怎么适合真正的水上交锋。

在现代电影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拉杆式连弩。那种连弩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而且据说很可能就是诸葛亮研发的出来的连弩。根据史物原型并由后人复刻重制出来的弩弓,现在可就在哪间博物馆里面放着呢。

而陆仁与雪莉的手头有资料,也拥有有着大量经验的优秀工匠,所以有根据目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种连弩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良,然后就成为了现在甘宁舰队与城守方面所使用的这种半自动型机弩。

首先是将弩弓的尺寸扩大,将弓臂加长至了一米左右,用增加弓臂与弓弦长度的方法来增加箭支的射程与攻击力度,同时还在臂尾的弦位上追加了滑轮以减少射击手拉弦时的体力消耗。

然后是修改了箭匣的结构。原弩的箭匣结构是要把数寸长的短箭一支一支的扣进匣去,那种情况到有点像给现代枪支的弹匣进行手动装弹,上箭速度也相对较慢。这种上箭方式如果是一群弓弩手在正常的军阵作战中进行分组多段式射击,对箭阵的密集度与持续度的影响自然不大。

但在船只上,特别是甘宁这种动不动就要进行远航的船只,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允许船只里搭载过量的人员来进行多段分组式的射击。想想也知道,船只的总积载量也就那么多,人手要是带多了那货物放哪儿?再说人员们的吃喝住也要占用很多舱位。

此外就是船只上的空间有限,弩弓不允许安置得太多,如果延用原弩那种一枚枚往匣里扣箭的上箭方式,那么在应对当时那种以快速接近再登船肉搏的水战方式上,箭支的连续射击就肯定会出现较大的空档,这对单船人员相对偏少,肉搏战能力较差的夷州水师来说搞不好就会成为落败的致命点……(【2345xs.cc 2345小说网】。)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一回 一场海战(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