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灾时,说的是那些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药价,但是谁不知道他们后面皆是这些世家大族在支撑,甚至本身便是这些人的产业,只不过是挂在奴才名下罢了。

开朝时曾明令规定,奴籍之人不得有私产,现在却早已经是名存实亡,少部分还会做些掩饰,例如握着一家人的身契,只放出去一人,将产业都挂靠在此人名下,也不防他会有私心。

但是大多数人却是连这点遮掩都不屑,直接便将生意挂在了奴才名下!”

这种情况贾琮自然知道,但是有些事情倒是真的法不责众,也没办法去追究,不允许官员经商,那么他们挖空了脑袋想这些主意也是自然。

不允许商人子弟入仕,如果这些人不将家产挂靠在一些世家名下,或者是朝堂上有人,他们也的确是没办法发展,一路下来,还不够各级官吏盘剥的呢。

正所谓********,哪朝哪代能少了呢?!

逐利本就是人之天性,绝对不止商人如此!

**安歇不提。

第二日乃是大朝日,早朝时依然是几党相争,此种情况,在这大雪纷飞,眼见成灾的时刻便显得极为可笑。

徒睻在这些人吵得正热烈的时候,出其不意的上了一份奏折,言讲天降大雪,思及多有百姓因贫困衣食无着,今自愿将白银万两,粮食三千担,另外药材衣物布匹皮毛若干,献于朝廷,以做赈灾之用。

他这里一说完,便有一些宗室出身的有爵位或官位子弟纷纷出来捐钱捐物,虽然至少都降了一或几等,但合计起来却不在少数。

贾琮在一旁看了看,先站出的几位都是早上徒睻派人送过信函的,应该至少都是皇帝一系的人!

见此,太后娘家、皇后娘家也都一一站了出来,无论如何,这些人至少没有拖后腿。

更让人称快的是六王爷因为也有资格上大朝,所以在众人视线威逼下竟然也不得不站出来捐献,可能是为了跟徒睻一较高下,这位所捐的银两财物处处跟他比肩,细算下来竟不差什么。

之后又有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左侍郎,以及一些翰林老臣,纷纷站出来捐献。

有他们带头,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干看着,无论身后主子是谁,多多少少的都捐了一些。

这一个早上下来,皇帝那里便总计得银一十九万两,粮食近万担,布匹毛皮药材等以车计。

细算下来,只这一次,虽然用于全国赈灾还稍嫌不足,但京城一带却已经是绰绰有余。

更何况,下朝之后,消息很快传开,许多没有上朝资格的勋贵宗室,也纷纷解囊,后宫中又有太后和皇后带头捐献银两,以及一些衣物首饰,各宫娘娘自然不好推辞。

传到外面,各府诰命自然也多少有所表示。

这样浪潮下来,一直过了小十日才统计完毕,共计得银近五十万两,粮食超过万担,药材被布匹等物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贾府大房这边贾赦和贾琏各捐了两千两,命妇那里邢夫人出了一千,凤姐儿八百,琮哥儿想掏银子却被几人给拦下了,最后贾赦和贾琏每人掏了一千两将他的数目给补上。

贾琮无法,只能私底下想着给老爹再淘换点什么好东西,琏二哥那里可以给贾薪和大姐儿弄点好东西留着做私房。

二房那里现在对银钱之事格外看中,又因银钱拿出去的时候是只说荣府,不提各房,所以除了老太太拿了一千两出来,竟然再没表示。

倒是收罗出不少陈旧衣物一起献了出去,不过,即使如此,整个荣府在京中各府的捐款中也属中上,并没有被比下去。

看着那哗啦啦的银子,如流水一般运过来的物资,琮哥儿倒是想直接借此搞一个慈善基金,但是里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都是一个问题,监督机制也不健全,一个弄不好便会成为贪腐的窝点,到时候好事不成反成丑闻,对朝廷的形象太不利,还不如不弄!

跟徒睻说了一下,他倒是很感兴趣,不过也是赞成慢慢来。

最终的账册到了皇帝那里,自然是龙心大悦,徒睻的封号前被直接加了义勇两字以表彰其节。

六王爷那里不好表现的太过偏心,也给了个封号—诚孝!

其他人等或口头表彰,或给予祖上恩荣,即使是民间几个捐献大户,陛下这里也手书了“慈善人家”的匾额赐了下去,一时之间倒是皆大欢喜,满朝恭贺。

只是琮哥儿想着徒睻那个忠顺义勇亲王的名号有些黑线,本朝的王爷册封的时候一般都是两字,然后因功绩会有一些好的词汇加上去,如果受陛下看重,并且着实有功绩,到死的时候,很可能那封号长的都让人记不住。

便是下面人叫的时候,也只是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最具代表的字,但是徒睻的这几个字哎,一个名号而已,实在没必要纠结!

这次赈灾的时候,琮哥儿的雪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冻死的人少了许多,只是这雪屋不耐久放,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人轮流守夜,以防坍塌,终归是不能真正的当做房屋使用。

流年易过,忙完赈灾,便已经到了十二月,周瑞和那人的事情终于也查出了些眉目。

真是让人想不到,周瑞竟然真的是被王子腾暗中派回京城的,跟他联络的人也是琮哥儿的熟人,便是那个曲三儿。

这两个人能到一起真是让他大吃了一惊,深入查下去,这才知道那曲三儿跟周瑞认识时间已经至少二十几年,


状态提示:第89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