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时代1958>第六百零六章 全球进攻计划

在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谢列平成为苏联领导层之后,谢洛夫以安全干部不应该参与到政治当中为由,仍然在卢比杨卡办公,同时对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都给予尊敬。今天他来到克里姆林宫,则是拿出了制定好的计划,这套系统性的计划将转守为攻。

“在罗伯特肯尼迪被刺杀之后,我们克格勃的评估认为,当年在厨房辩论中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副手尼克松,将有较大的可能成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他的对手本来是罗伯特肯尼迪,但是现在已经死亡,剩下的民主党候选人还差了一点火候。”谢洛夫首先说了一下美国现在进行中的大选,毕竟美国总统的政策对苏联进行对外关系上的评估,一直占有主要地位。

“也就是说,尼克松可能会成为美国总统。”勃列日涅夫一下子想起来了这个人,在厨房辩论的时候两人见过面,只不过自己当时没有注意到尼克松,因为美国的副总统在自己的眼中,不过是一个花瓶,根本不值得注意。“没想到他卷土重来了,这个人是一个坚定的反苏份子,这个人上台不是一个好消息。、”

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有过接触,当时尼克松虽然在莫斯科摆出一副和平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苏联干部阶层中沉浮了这么多年的勃列日涅夫,一眼就看出来对方的和平都是装出来的,当年深受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影响,理查德?尼克松对抵制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踏入政坛后,通过加入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提出蒙特一尼克松法案,加入赫脱委员会以及对希斯案件穷追不舍的调查,尼克松在美国公众面前树立了一个坚定反苏分子形象。

“尼克松就算是再对苏联以及共产主义敌视,也改变不了一件事,那就是形势。我觉得这个人所谓的从越南撤军都是只是在选举之前说说而已,他还是在想办法取得越南战争的胜利,但这样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让美国碰个头破血流,他就会不得不停止。”谢洛夫简单的说了一下现在的形势,套用一句通俗的语言,苏联现在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形势比人强,尼克松还是老蒋的朋友,照样因为和中国缓和,放弃了花生米。不管尼克松到底愿意还是不愿意,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他就还必须做出这些自己不愿意的选择。

“是的,无休无止的消耗战,最终会让美国人停止,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国力并不是无限的!”苏斯洛夫说了一句,然后道,“制定的战略进攻计划应该已经准备好了,拿出来我们看看吧,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过考量,看看是不是和我们不谋而合。”

“好,是这样的,鉴于国际形势已经出现根本性变化,以及我们国家自身国力的增强,当然还有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的支持,我以国家安全总政委的名义制定了这份计划,辅以克格勃在全球的情报网络情报,叙述这份进攻计划。”谢洛夫站起来给每人一份大概的纲要,讲解到,“从法国攻击美元之中,证明了现在西方世界当中美国一家独大的局势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满,美国也肯定会回应一些本阵营强国的需求,同时进行调整自己的政策,我认为越南战争将会在五年内结束,因为这个调整周期需要时间,在没有调整好的时候,美国人不会迅速撤离,因为这可能会造成雪崩一样的困境。”

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谢列平和柯西金都点点头,显然这是非常合理的预测,一声不吭就从越南战场中抽身,可能会剩下一笔军费,但是拍屁股走人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鉴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第三世界力图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这些原因,所以适当的进攻性政策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不错,一些进攻性的政策,一方面可以试探美国的底线,另一个方面可以增我们的影响力。”勃列日涅夫点点头,进攻性政策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缓和是缓和,进攻是进攻,勃列日涅夫不认为这有什么矛盾,缓和政策只是蒙骗一下西欧国家,对待美国只有不断的提高军事力量给予压力。

其实早在谢洛夫拿出这份计划之前,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元帅已经在前几天来了克里姆林宫,见过了勃列日涅夫首先拿出了海军的发展计划。目标对准了以下区域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冰洋。苏联的核突击战略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也在核突击苏联,苏联的核突击战略必须保证的一点是掌握核突击主动权,苏联采取的限制美国核打击的办法是,利用反潜突击群搜索跟踪美国核潜艇,然后打击他们。这个都是由苏联的核突击战略所牵引出来的。因此苏联必须开始发展远洋海军。发展一直能和美国海军面对面较量的海军。同时y级潜水艇于今年开始服役,每月可以造出一艘,至少给予苏联海军在战略核遏制领域中与美国海军平起平坐的机会。它的导弹可以到达美国的任何地方。

戈尔什科夫元帅的海军发展计划,已经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同意,在最近一段时间,乌斯季诺夫、以及陆军、空军的将领经常来到克里姆林宫,提交新的军备发展计划。

“主要进攻方向有三个,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东南亚地区自然不必多说,现在正在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六章 全球进攻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