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重生之燃烧吧青春>102大赚了一笔

方扬说:“虽然温玉碧唱歌不怎么样,但我仍然相信《红日》这首歌通过《致青春》的上映,能够再次火起来。”

赵微对方扬说:“既然你认为电影能带火歌曲,为什么不让温玉碧唱你自己的歌呢?”

方扬说:“向偶像致敬。”

……

《致青春》终于杀青了,原本方扬计划两个月就要拍完的,毕竟是抄袭嘛!速度方面原创自然是比不了的,但是自从赵微在剧组里面‘掌权’了之后,吹毛求疵的态度自然就让拍摄速度慢了下来,生生拖到第三个月才拍完。

很快就后期制作完成,送到京城去审核。审核的事情同样是赵导出面解决的,发行方也同样是第一院线负责,因为上一部电影各方面合作愉快,方扬不是个锱铢必较的商人,只要能尽快顺利上映,他不在乎佣金高一点。

别的影片想要上映的话,送审核需要两个月时间,然后有可能根据审核意见进行再次剪辑,然后跟各个发行商讨价还价,再跟院线讨价还价,一般影片拍完到上映的时间要小半年的时间。

方扬却大把地撒钱,比如审核方面,规定的时间是两个月内出审核结果,而这部影片不到一个星期就出审核结果了,允许全国上映。

由于方扬的动作快,《致青春》赶上了暑假档期,而且由于上部电影《那些年》票房不错,这次的档期延长了两周的上映时间,这算得上是大导演的待遇了。

拍摄之初方扬吹牛说是千万级大制作,而实际上这部片子的拍摄成本仅仅三百万左右,加上宣传费,总成本控制在五百万以下。

全国上映的第一天,票房报收465万,所有媒体的娱乐版块都疯了,清一色的头条是《致青春首映当日收回成本》。

媒体就是喜欢夸大其词,票房收入分到方扬的手里大概是百分之三十,收回成本怎么也得三四天,当然了,三四天收回成本这其实也是够耸人听闻了。

首映之后观众的口碑非常好,第二天第三天的票房不降反升,第三天创下了520万的单日票房记录,《致青春》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

登陆网站上的各大论坛,满满都是对《致青春》的评价。

“前半部在大学校园的戏份许多符号化的元素能够唤起有着相同经历的那一代的青春回忆与悸动,后半部似乎想要表达的是毕业之后各个人物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的或喜或悲的命运走向。但是为了能够一一交代清楚几位角色的结局,没有很好的将主次凸显,使得整个情节与节奏相比前半部来说显得凌乱与割裂。不过总体而言,后半部的瑕疵不足以影响《致青春》这部值得到电影院里一看的影片,尤其适合那些正在毕业却又恐惧未来者,青春已逝却又感性怀旧者在电影找到自己的影子。方扬在片中经常说的一句台词便是: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但在我看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张不限主题的画纸,要做的只是跟随自己的心意自由发挥,等到再回首的时候不会有后悔便无愧于心。”---------影评人:纳兰惊梦

“作为青春校园三部曲的第二部,无论是从影片的整体结构还是风格类型的把握上,导演方扬都算是交了一张优秀的答卷。然而,跟《那些年》一样影片在一些细节处理和人物性格刻画上还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影片开始慢镜升格镜头对于阮莞的“女神”形象有些过度渲染,一开始张辉等人对阮莞大献殷勤,之后却喜欢上了温玉碧,转变有点着急;温玉碧的性格铺垫太薄,一开始挺正经一姑娘,后来却太过疯癫,为爱痴狂,在晚会上唱《红日》,上演九十年代的女追男,显然有点过火。而温玉碧与方扬由欢喜冤家到甜蜜爱人的转变也不是太令人信服。”-----------------影评人:梦里是书。

观众对《致青春》的评论总体来说是赞誉有加,至于缺点,就算是经典影片也是有缺点的,许多影评网站给予这部影片都是打的高分,在口碑上甚至超越了《那些年》。

在票房方面更是远远超过了《那些年》,总票房报收七千一百八十万,仅次于同年上映的反腐大片《生死抉择》,获得国内电影票房第二的宝座。

七千多万票房分账到方扬手里就是两千多万利润,方扬被吓到了,两千多万!比他的飞扬基金会在股市里捡一年的钱还要多。这是十倍的暴利啊!原本方扬是抱着玩票性质的心态玩电影,现在却对这个行业的高额利润震惊了。

要知道虽然他炒股票就跟捡钱差不多,但是每一只股票的上涨都是有庄家操控的,他只能跟在庄家屁股后面喝一点汤而已,假如他在一只股票上投入的资金多了,狡猾的庄家马上就会改变策略,原本要上涨的股票他能硬生生地下跌洗盘,因此在股市里,除非方扬的资金雄厚到能自己坐庄,否则永远都只是小打小闹。

现在《致青春》让他大赚了一笔,让他眼前一亮:看来拍电影可以当成主业来做。再说养了那么多未来的一线女明星,就算是为了她们也要把电影事业做强做大。

就在《致青春》热映的时候,《致青春》剧组并没有解散,甚至一天都没有休息,马上更名为《同桌的你》剧组,准备拍摄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同桌的你》。

高小松的同名歌曲《同桌的你》,电影方面的版权可以是跟歌曲没有纠葛的,但方扬


状态提示:102大赚了一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