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漫威太阳神>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天罚之力 雷火神光

有心实验自己对这方世界的影响,周易并没有使用自己那一身与众不同的神力。他只是尽可能地控制着那种玄奥的与世界本身交结的感觉,利用这种通过自身进而影响世界的方式,来对付太乙天尊这样的存在。

听起来似乎并不太靠谱,但是实际上却是效果非凡。周易小看了这方世界对他的热情。在回应他的时候,这方世界几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动用了最为庞大的力量。而这也就使得,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太乙天尊就已经是感觉到了这方世界最深沉的恶意。

明明是在三十三重天,天穹的至高之处。不论是天风云海都只能匍匐于他们的脚下。但是这一刻还是风声顿起,云涛漫涌,有无数的雷光霹雳开始一点一点地汇聚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厚厚的阴云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把属于三十三重天的明光给遮掩了下来。而随后,威势强盛的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的紫色雷霆,以及会让人下意识产生战栗的赤红火光就已经是在阴云中涌动了起来。

这是看起来如同雷火一般的存在,但是实质上它们到底是不是雷火,恐怕还有待商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周易以及这里的神仙们能够感受的清清楚楚,他们的本质并没有他们外在表露的那么简单。可以说,雷火只是它们的外在形象,它们在实质上,应该归属于更加不可名状的事物才对。

那是一种充满灾难性质的力量,一种蕴含着命运审判的莫大恐怖。给周易的感觉就像是阿斯嘉德命运三女神的网梭一样。但是论起厉害,却要远远在那之上。它是毁灭性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这个时候周易已经听到了那些神仙们口中发出的惊呼。

“三灾劫难,天劫雷火?”

所谓的三灾劫难,是仙人蜕化凡躯之后所固有的一场考验。在西游里,猴子的授业恩师在传授了长生之法后说过这么一番话。

“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浸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煞纭。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这就是三灾劫难,金丹大道修持成仙的最大考验。也是那些普通神仙对这种变化的判断。而天劫雷火,则是天道对大逆不道者的最大惩罚。也是那些真正见多识广的仙人们才有的最真实的判断。

凡是世上生灵,不论人神妖魔,仙佛畜生。但凡是罪恶多端,天理难容的。如果依靠人力已经无法去收拾他,那么自有天帝敕令,降下劫难,亲自去把这般业障降服。而天劫雷火,就是这种苍天降魔的霹雳手段。

不同于三灾劫难,能够依靠法术变化去预知躲避。天劫雷火一旦来临,往往是避无可避,挡无可挡的。不论是多大的神通,多厉害的法宝。几乎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天谴灾劫之下幸存下来。

就这样看,天劫雷火绝对是堪称恐怖的。但是,那些真正神通广大的神仙未必会把这放在心上。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哪怕是天劫雷火,其实也是有应对手段的。

不论是那种李代桃僵的法术,还是遁入小天地的避祸之法。都是能够用来施展的手段。而只要是底蕴足够深厚的神仙,但凡不是落入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那么大都不会有这样束手无策的时候。

所以,此时此刻,除了那些会因为这种灾劫变化而战栗恐慌的普通神仙。其他的像是四方神君这样的上古之人,亦或者是托塔天王这样的天庭上仙,都不会太把这种变化放在心上。他们只是惊讶,为何没有玉帝敕令,雷部施法,还能显化出这种变化来。而一联想到周易的身份,很多人心里都已经是有了答案。

而对于这样的答案,太乙天尊先是一惊,然后脸上就露出了莫名的神色来。

“你要用这样的天劫雷火对付我?未免也太小看我了吧。老道我修行了近万年,历经两代天庭,无数灾劫,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区区天劫雷火就想要对付我,当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说到这里,他浮尘一挥,身后已经是显现出了九色神光来。

这九色神光集聚了天地清浊二气,阴阳五行之数。一经张开,顿时就是自成一方天地,让他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任你是万般法术,天大神通,统统伤他不得。可以说是世间一等一的护身神通。

在他看来,有着这样一方神通护身,就算是天劫雷火,也是伤他不得。而对此,还不待周易有任何说明,天空中已经是雷霆震怒,轰然作响。赤红黑紫两道神光,也已经是时不待我,霹雳一般地电射了下来。

这是来自世界本身的怒意,也是对太乙天尊胆敢小视的直接反应。赤红黑紫两道神光,可以说是不分先后,就已经是落在了太乙天尊的头上。而这一落,立刻就让太乙天尊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他之前对自己有多大的自信,现在就对这突然的变化有多大的震惊。而之所以会震惊到这种地步,完全就是因为这两道神光的威力远远的超乎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天罚之力 雷火神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