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顺朝严格实行铜禁,严禁民间私铸铜钱,这也导致了铜荒,加剧了钱荒。因为这使得大顺的铜钱在国家垄断下,其钱面上的名义价值长期低于其币材所拥有的实际价值。假如不存在巨大的价差,铜钱供不应求时,民间铜钱持有人就不会选择持币,而是会将之投入流通获利。币值降低时,部分铜钱就会退出市场,被铸造为铜器,从而自发形成平衡。而在现行政策下,被人为压低了的铜钱实际上在不断退出流通领域,在民间沉淀下来。因为铜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支付手段,而是成为了可以保值的财富,如同积蓄金银,大顺朝的豪富人家纷纷窖藏铜钱。而大顺也有银两,开国之初银两只在达官贵人之间流通,银两铸成小元宝的形状,唤作官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银两也开始在民间流通了,但银两的分量开始不足了。人们在用银两作支付货币时,要评估其含银量,还要称重,再换算成铜钱,颇为麻烦。
究其原因,还是铜荒在作怪。陆承启虽然本身是学金融出身,但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感觉纷乱如麻,头都大了。